楼倚吴山好,新晴一笑佳。
春湖留远眺,名岳贮奇怀。
日隐双峰晦,风喧万树霾。
呼童扫苔石,题字记曾偕。
注释:
- 同江声东壁瓯亭登吴山西爽阁:与江声在东面墙壁上的瓯亭一起登上吴山的西爽阁。
- 楼倚吴山好,新晴一笑佳:楼靠着吴山,景色很好,晴天一来心情愉悦,笑口常开。
- 春湖留远眺,名岳贮奇怀:春天的湖泊让人留下远眺的印象,名山蕴藏着奇异的思绪和情怀。
- 日隐双峰晦,风喧万树霾:太阳藏进了双峰之间,天变得昏暗;风声喧嚣,万棵树都笼罩在雾霾之中。
- 呼童扫苔石,题字记曾偕:呼唤孩子扫去苔藓石头,题上字纪念曾经一同游玩。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吴山的西爽阁上登高望远,领略山水之美的情景。诗人以楼、吴山、瓯亭为载体,展现了吴地的美景,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慨之情。
首句“楼倚吴山好,新晴一笑佳”点明了诗作的背景——登上高楼可以俯瞰吴地的美景。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心情愉悦,笑容满面的心情。这种心情不仅因为眼前的美景而感到高兴,更因为能够与朋友共同欣赏这片美丽的风景。
第二句“春湖留远眺,名岳贮奇怀”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吴地的所见所感。诗人将春天的湖水比作远眺的对象,将其留在心中。同时,诗人也将名山比喻为心中的奇思妙想,这些想法被深深地珍藏在心中。
第三句“日隐双峰晦,风喧万树霾”则是诗人对吴地天气变化的观察和感叹。阳光被遮挡住了,天空变得阴暗;风吹动树叶,使万棵树都笼罩在烟雾之中。这两句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吴地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最后一句“呼童扫苔石,题字记曾偕”则体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诗人邀请孩子帮忙清理石头上的苔藓,并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个动作不仅仅是为了清理石头,更是为了让这段友谊永存于世。
这首诗通过描绘吴地的美景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