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亭俯烟渚,客到眼初明。
沙柳侵天影,风蒲学水声。
醉宜摇棹去,诗向倚阑成。
地主饶幽兴,流连待月生。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虚亭俯烟渚,客到眼初明”,写虚亭俯瞰着烟渚,当有客人来访时,眼睛就一下子明亮起来。“沙柳侵天影,风蒲学水声”,是虚亭中所见:细沙上的柳树影子伸向天空,风吹着的芦苇像水波一样摇曳。“醉宜摇棹去,诗向倚阑成”,是虚亭中的所为:喝醉了酒就摇着船桨离去,把酒写成了诗词就靠在栏杆上吟哦。“地主饶幽兴,流连待月生”,是虚亭中的感受:主人富有高雅的情趣,我留连在亭子里欣赏月亮升起。此诗写亭、人、物、景、事,以虚亭为载体,以游亭观景为题旨,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虚亭俯烟渚,客到眼初明”两句,写虚亭俯视江中烟雾笼罩的洲渚,当有客人来访时,眼睛就一下子明亮起来。
“沙柳侵天影,风蒲学水声”,是虚亭中所见:细沙上的柳树影子伸向天空,风吹着的芦苇像水波一样摇曳。
“醉宜摇棹去,诗向倚阑成”两句,写虚亭中的所为:喝醉了酒就摇着船桨离去,把酒写成了诗词就靠在栏杆上吟哦。
“地主饶幽兴,流连待月生”两句,写虚亭中的感受:主人(编修)富有高雅的情趣,我留连在亭子里欣赏明月升起。
“赏析”:此诗写亭、人、物、景、事,以虚亭为载体,以游亭观景为题旨,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答案】
程洴江,字方平,号筱园,明末清初人。曾于明崇祯年间举乡试第一,后入清不仕。著有《筱园诗文集》。
这首诗写诗人与友人相邀同游江渚亭,并在那里赋诗饮酒作乐的情景。首句点明地点和时间:“虚亭俯烟渚”,“虚亭”指亭子空荡荡的,没有主人,故称之。“俯烟渚”即俯瞰江中烟雾笼罩的洲屿。“客到眼初明”两句写诗人来到这个空旷的亭子,眼睛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感到精神一振。这两句既交代了自己来到这个亭子的时间,又描写了自己看到的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沙柳侵天影,风蒲学水声”,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景物。“沙”、“柳”、“天影”“风蒲”,都是名词,它们相互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一幅画面:细沙之上,柳枝的影子伸向天空;风吹芦苇,发出阵阵响声。诗人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感情。“醉宜摇棹去,诗向倚阑成”两句,写诗人来到这个空旷的亭子,眼睛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感到精神一振。这两句既交代了自己来到这个亭子的情态,又描写了自己看到的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醉宜摇棹去,诗向倚栏成”,这两句是诗人对前面两句的解释。他来到这里是为了喝酒,所以摇着船桨离开了;他来到这里也是为了吟诗作画,所以才靠在栏杆上吟哦了一阵子。“地主饶幽兴,流连待月生”,这两句是诗人对前面两句的总结。“地主”,指编修。“饶”,多。“幽兴”指高雅的情趣。“流连”,逗留。“待月生”,等待月亮升起。诗人说,编修主人(程方平)有很多高雅的情趣,他在这里停留,是因为喜欢这里的幽雅的环境。而我也在这里留连徘徊,等待月亮升起,继续吟诗作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