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文惟汲古,群笑不逢时。
屡罢三年举,翻为一卷师。
书声穿树响,人影过桥知。
潇洒吾庐似,斜阳入砚池。
注释:
- 攻文惟汲古:钻研古代文献。
- 群笑不逢时:指当时没有理解自己的人,被大家嘲笑。
- 屡罢三年举:多次放弃参加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
- 翻为一卷师:反而成了一位老师。卷,这里指书籍。
- 书声穿树响,人影过桥知:书声透过树林的声音,和过桥时的身影,都可以听到。
- 潇洒吾庐似,斜阳入砚池:我的房子像一幅画,斜阳照在砚台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王麟徵义桥村斋图的赞美之词。他通过诗句表达了自己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败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王麟徵这个老师的感激之情。
首句“攻文惟汲古”,诗人以古人的智慧来学习古代文献,表现出他对知识的尊重和渴望。次句“群笑不逢时”,诗人感叹自己在当时社会不被理解和接受,遭受嘲笑。第三句“屡罢三年举”,诗人说自己多次放弃参加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表现出他对传统的束缚感到痛苦和无奈。第四句“翻为一卷师”,诗人反而成为了一位老师,这可能暗示了他在科举考试中的失败使他更加珍惜知识,也反映了他对王麟徵老师的感激之情。
诗人描述了他居住的地方,“书声穿树响,人影过桥知。”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居住在一个宁静的环境中,四周充满了学问的气息,人们的行为和声音都充满了诗意。这里的“书声”和“人影”都是诗人所能感受到的自然之美,而“知”则是对这些美景的认知和欣赏。
最后一句“潇洒吾庐似,斜阳入砚池”,诗人将自己居住的小屋比作一幅画,而斜阳则照在砚台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王麟徵义桥村斋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学问的尊重和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当时社会的处境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