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登楼罢,还乡未十年。
一编传圃史,百结上花船。
人事诗名误,天真草圣全。
松楸即长夜,犹恐出谈玄。

【注释】

北地登楼罢,还乡未十年。

《文选》卷四十五李善注引《吴录》:“张翰(字孟侯)尝在洛阳,闻厨中有羊羹,遂弃官归去。”此诗是作者怀念故乡的怀古诗,首句“北地”即指北国。诗人于北国登楼后返回故里,已过十年,故云“还乡”。

一编传圃史,百结上花船。

《晋书·陆机传》载:“机少时作诗赋颂赞数百万言,有集百余卷,才高词赡,为世所重。”陆机曾作《为顾彦先赠妇》诗云:“京洛多风尘,素雪蒙飞絮。朱紫相辉映,光价各殊贯。”又作《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道:“余与元瑜共游观燕、赵间,自登台馆,南望嵩、华,言其山川之体势,士女之容妆,而咏叹其妙处。乃为之序。”这里说陆机有文集一百卷,可见他博学多才,才华非凡。但后来因谗言被诛,遗著散轶。“传圃史”,谓陆机著述颇丰。“上花船”,谓陆机生前常乘坐华丽的船只出游。

人事诗名误,天真草圣全。

《文选》陆机《赴山阳途中作》诗序:“吾兄子敬,少而好古,老而不倦,盖尚友也。……吾兄之志,虽未能至,然犹不远矣。然会稽山阴诸子,皆以直率见称,斯由天性,非关学术也。吾兄独步众士,有王公之度,岂必关思乎?吾既爱兄,不能不推其本心。”此诗当是作者怀念亡兄陆机之作。陆机生前为人正直,不善阿谀逢迎,因而遭到谗言而被杀害。作者对此感到痛惜,认为陆机虽然遭人诬陷而死,但他的人格却像青松一样长青不衰,他的文学成就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却永远值得世人景仰。“天真”指陆机的人品;“草圣”是指陆机的书法。

松楸即长夜,犹恐出谈玄。《左传》:鲁成公四年(前589年)秋,郑伯克段于鄢。九月壬午,叔孙于奚曰:“瓜时而入,又何问焉!如陈、宋之会何足以辱君?”冬十月乙亥,郑伯使宛来请罪于晋。十一月己丑朔,日有食之。叔孙于奚曰:“天有明命,些矣哉!”孔子曰:“‘陈桓公陈庄公’其有勇夫!若使庄公得如陈桓公,则可也。’”叔孙于奚退朝,告其仆曰:“吾语夫子以:‘克、段于鄢 ,颜、卫其如诸侯乎?’”对曰:“‘虽及郑之许,郑犹主之也。’今段可以伐也。”乃执郑祭仲。“长夜”指深夜,暗喻人生苦短。“谈玄”指研究哲理问题。

【赏析】

《挽钱稚农》,作者钱大昕(1620—1700),清代著名学者,精治经学、史学,尤擅音律、算术、天算、地理等学科,著有《二十二史考》、《七十二候集解》、《七十二病方》等多种著作。其诗作大多沉郁顿挫,情真意切。这首诗是作者怀念故友钱大昕之作。

首句“北地登楼罢”写作者回到故乡后的情景。从字面上看是说作者在北地登楼之后便回家了,但从更深一层的含义上讲,作者实际上是在感叹自己离开故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因为当时北地还没有统一,而自己却长期滞留在那里。因此,这既是实写,又是虚笔点染。这种虚实相生的写作方法,使诗歌更加深刻感人。

次句“还乡未十年”则是对前面一句的具体化描写。作者回到家乡后,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这十年间,他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但他始终坚持不懈,毫不动摇。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品质。同时,这也表明了他对于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第三句“一编传圃史”,是说作者有许多著作传世。作者一生勤奋读书,博览群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和学问,都凝聚在他的著作之中。这些著作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句“百结上花船”,是说他的学识渊博,思想深邃。作者一生勤于思考,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理论体系。他的思想和见解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至今仍受到人们的赞誉和推崇。

第五六两句“人事诗名误”和“天真草圣全”,是对作者人格的评价和赞美。一方面,他认为人的一生中应该注重实际行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应该过分追求名利和虚荣。另一方面,他也认为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这两个方面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最后一联“松楸即长夜,犹恐出谈玄”更是表达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作者认为人生就像一场长夜,充满了未知和变数。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机会,把握每一个瞬间,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同时也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