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便成大自在;他生须略减聪明。
【注释】:
大自在:佛家语,谓达到解脱的境地。
他生:指另一生。
【赏析】:
这是一首自挽联,作者用佛教禅宗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全诗的意思是说,人只要死了就达到了解脱的境界,而人世间的种种烦恼和痛苦也就随之消除了。因此,作者在诗中勉励自己要放下红尘俗务,超脱世俗纷扰。同时,也告诫世人要珍惜生命、追求真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死、名利等世俗之事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人生真谛的追求。诗人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无常和苦难,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一死便成大自在;他生须略减聪明。
【注释】:
大自在:佛家语,谓达到解脱的境地。
他生:指另一生。
【赏析】:
这是一首自挽联,作者用佛教禅宗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全诗的意思是说,人只要死了就达到了解脱的境界,而人世间的种种烦恼和痛苦也就随之消除了。因此,作者在诗中勉励自己要放下红尘俗务,超脱世俗纷扰。同时,也告诫世人要珍惜生命、追求真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死、名利等世俗之事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人生真谛的追求。诗人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无常和苦难,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注释】: 大自在:佛家语,谓达到解脱的境地。 他生:指另一生。 【赏析】: 这是一首自挽联,作者用佛教禅宗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全诗的意思是说,人只要死了就达到了解脱的境界,而人世间的种种烦恼和痛苦也就随之消除了。因此,作者在诗中勉励自己要放下红尘俗务,超脱世俗纷扰。同时,也告诫世人要珍惜生命、追求真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死、名利等世俗之事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杨荣绪,字黼香,是清代广东番禺人。他生于1809年或1810年,卒于1874年。杨荣绪是清朝的一位诗人,尤以其自挽联《一死便成大自在》闻名于世。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杨荣绪深邃的人生哲学和对生死的深刻思考,还体现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的正直与勇气。 杨荣绪的生平充满了波折。他是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编修,最终升任御史。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曾与同官抗疏请皇帝回銮,并弹劾参赞国瑞骫法营私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张之洞的怀念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召公为周室元臣,一时圭瑁扶天,顾命冕旒尊玉几。” - 召公(周公旦):他是周朝初期的重要政治家和贤臣,曾辅佐周武王建立周朝。 - 圭瑁:古时用作礼器或仪仗,这里指代朝廷重臣。 - 扶天:形容召公的政治手腕高明,能够辅助君王治理国家。 - 顾命冕旒尊玉几:指的是召公在临终前嘱咐后事,其地位崇高如帝王
【诗句释义】 挽张之洞联:挽,是挽留;挽张之洞,即挽留张之洞。 张之洞(1837年~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晚号南皮,又号瓶庵、沧海,直隶南皮人,清代末期及民国初年政治家、思想家和学者,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正民彝,指端正民心。 民彝,即民情,民意,民心。 正学术,端正学术,即整顿学术,振兴学术。 学,这里指学术。 斯文,这里指儒家学说。 【译文】 真正的名望与大德之人
这首诗是为张之洞的挽联。张之洞(1837年5月24日-1909年11月3日),字孝达,号香涛、香岩、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祖籍安徽歙县北外村,出生于湖北汉阳,清朝末期大臣、著名政治家、学者,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曾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 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感恩知己,自昔难兼,忆年来备承宏奖: 注释:感激朋友的情谊,自古以来难以同时做到。回想起来
【赏析】 上联:上千秋鉴,献大宝箴,经济文章,百世心传家学远。 - 上千秋鉴:指代历史长河中无数帝王将相的事迹与经验教训,作为一面镜子供后人借鉴。 - 献大宝箴:指献上宝贵的箴言或建议,以指导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 - 经济文章:强调治国理政的丰富知识和策略。 - 百世心传家学远:表示这些知识与智慧会世代相传,影响深远。 下联:授黄石书,结赤松侣,神仙富贵,四朝身受国恩长。 - 授黄石书
【注释】 曾无半日废书:指曾无一日不读书。公去何之:指郭嵩焘去向何处。定指:一定。琅嬛: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真福地:真正的福地。孰使:使谁。十年不仕:十年没有做官。时艰叠出:国家动乱,接连不断发生。忠爱:忠诚爱国。遗疏:给皇帝的奏章。 【赏析】 这首诗是写给郭嵩焘的挽联。郭嵩焘是晚清大臣,曾任礼部主事,后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又升任兵部右侍郎、左侍郎,最后升任工部尚书等职。在郭嵩焘去世前
【注释】 ①张百熙:字仲华,浙江慈溪人,晚清政治活动家、教育家。1879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1908年病死。谥号“文恪”。②邮传:邮政和交通。③何天不福中邦:意指国家没有不因公而得福的。何天,天;中邦,中国。④东人欧士:指东方和西方的人们。⑤镕金肖像:指代阮元(1764-1849),清代著名学者,字伯元,号艮庭,浙江会稽人。他曾任两广总督、陕甘总督等职,为官清廉,治学严谨,著有《经籍籑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