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无半日废书,公去何之,定指琅嬛真福地;
孰使十年不仕,时艰叠出,满腔忠爱寓遗疏。
【注释】
曾无半日废书:指曾无一日不读书。公去何之:指郭嵩焘去向何处。定指:一定。琅嬛: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真福地:真正的福地。孰使:使谁。十年不仕:十年没有做官。时艰叠出:国家动乱,接连不断发生。忠爱:忠诚爱国。遗疏:给皇帝的奏章。
【赏析】
这首诗是写给郭嵩焘的挽联。郭嵩焘是晚清大臣,曾任礼部主事,后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又升任兵部右侍郎、左侍郎,最后升任工部尚书等职。在郭嵩焘去世前,作者为他写的挽联,表达了对他的敬爱之情。
上联“曾无半日废书”,意思是说,曾无一日不读书。郭嵩熹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他勤于读书,好学不倦。“公去何之”意思是说,您去了什么地方。“定指琅嬛真福地”的意思是说,一定指代的是仙境一般的地方——蓬莱仙岛。“曾无半日废书”和“公去何之”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郭嵩熹一生勤奋读书、热爱学问的精神的赞美。
下联“孰使十年不仕”,意思是说,是谁使十年没有做官呢?“时艰叠出”意思是说,国家困难接连不断地出现。“满腔忠爱寓遗疏”的意思是说,满腔忠诚和爱国之情都寄托在遗疏(给皇帝的奏章)里了。“孰使十年不仕”和“满腔忠爱寓遗疏”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郭嵩熹一生忠于朝廷、忧国忧民的精神的赞扬。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郭嵩熹一生勤奋读书、忠于朝廷、忧国忧民的精神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