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言兹山背,粲粲树十万。
已违溪源途,一覕岂素愿。
陈侯政自美,林翁记稍蔓。
对花叹逝者,闵嘿有千恨。

注释:

  1. 杭州探梅历游超山西泠烟霞洞灵峰:在杭州游玩时,曾到过超山、西泠桥和烟霞洞、灵峰。
  2. 僧言兹山背,粲粲树十万:僧人说这里背靠着山,树影婆娑,一望无际,好像有十万棵。
  3. 已违溪源途,一覕岂素愿:已经离开溪水的源头了,难道是违背了我的素志吗?
  4. 陈侯政自美,林翁记稍蔓:陈侯(指陈后),他的政令很美妙。林翁(指诗人自己),他的记忆有点长。
  5. 对花叹逝者,闵嘿有千恨:对着花儿叹息,哀悼逝去的人,心中充满了深深的遗憾与悔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杭州探梅历游超山西泠烟霞洞灵峰以中有万斛江南愁为韵 其三》中的第三首。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杭州探梅游览时所见的景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之人的怀念和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僧言兹山背,粲粲树十万”,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这里的“兹山”指的是杭州周边的名山,而“粲粲树十万”则形容树木繁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为后面的诗歌内容打下了基础。
    “已违溪源途,一覕岂素愿”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这次出游的不满和失望。这里的“溪源途”可能是指他曾经计划过的行程或者路线,但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实现。而“一覕岂素愿”则表示他对于这次行程的不满,认为自己并没有实现当初的心愿。
    “陈侯政自美,林翁记稍蔓”两句,诗人转而提到了其他的人物。这里的“陈侯”可能是指某个官员或者贵族,而“林翁”则可能是诗人自己的化用或者别称。这两句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于政治生活的复杂性和复杂性。
    “对花叹逝者,闵嘿有千恨”两句,则是诗人对于逝去之人的感慨和内心的忏悔。这里的“逝者”可能是指诗人所悼念的人,而“闵嘿有千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行为的后悔和自责。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和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之人的哀思和对于自身行为的反省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