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为鹤市游,别殆十七载。
欲吟东园石,但有梦痕在。
夜车穿吴阊,繁灯若蓓蕾。
想象吾师庐,说诗动光彩。
所居竹几竿,有石几磈礧。
近游虽屡愆,撰杖必我待。
生涯俱露车,横流接沧海。

注释:

  1. 昔为鹤市游,别殆十七载。
    译文:曾经在鹤市游玩,离别已经十七年了。
  2. 欲吟东园石,但有梦痕在。
    译文:想要吟咏东园的石头,但是只有梦中的痕迹还在。
  3. 夜车穿吴阊,繁灯若蓓蕾。
    译文:夜晚的火车穿过吴门,繁复的灯火如同蓓蕾一样。
  4. 想象吾师庐,说诗动光彩。
    译文:想象我的老师家,谈论诗歌时光芒四射。
  5. 所居竹几竿,有石几磈礧。
    译文:我住的竹子做的几案,有几块石头在上面磕碰。
  6. 近游虽屡愆,撰杖必我待。
    译文:最近的旅行虽然多次错过,但是我必须等待。
  7. 生涯俱露车,横流接沧海。
    译文:生活就像漂浮在海面上的船,横流着接触广阔的海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过去的生活进行回忆和怀念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心情状态,展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首句“昔为鹤市游,别殆十七载。”回忆了过去在鹤市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之情。鹤市是苏州的一个地名,这里指的是诗人过去的居住地或者工作地点。
    第二句“欲吟东园石,但有梦痕在。”表达了诗人对东园的思念之情。东园是一个美丽的园林,这里指代诗人心中的一个理想化的世界。而“梦痕”则表示诗人只能在梦中重温这个地方的回忆。
    第三句“夜车穿吴阊,繁灯若蓓蕾。”描绘了夜晚行驶在吴门的情景,繁复的灯火如蓓蕾般璀璨。这里的“吴阊”是苏州的一个区域,代表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而“繁灯若蓓蕾”则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灯光的璀璨。
    第四句“想象吾师庐,说诗动光彩。”想象到了老师的住所,谈论诗歌时光芒四射。这里的“吾师庐”可能是指诗人的老师住所或者是他曾经去过的地方。而“说诗动光彩”则表示谈论诗歌时能够激发出强烈的兴趣和热情。
    第五、六句“所居竹几竿,有石几磈礧。”描述了自己居住的环境,竹子做的几案和石头上的磕碰声。这里的“竹几竿”和“石几磈礧”都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方式的向往。
    第七句“近游虽屡愆,撰杖必我待。”尽管最近几次旅行都错过了,但我一定等待机会。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即使面临困难和挫折,也要坚定地等待机会。
    最后一句“生涯俱露车,横流接沧海。”形容生活的漂泊和无定形。这里的“生涯”可能代表着人生的旅程或人生的经历。而“横流接沧海”则表示生活的波涛汹涌,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