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筠庵西老楸树,自我不见岁几度。
垂藤病死谢攀援,礓石罗疏罢亲附。
居人那知椒山宅,但恨轩窗无客住。
花时狼藉罗帔寒,春尽孤撑瘿颈怒。
墙东一树尤萧瑟,常烦瘦竹为遮护。
劫尘中留好事者,远集南城坐谋句。
相疑谏草非旧廛,忽睹高枝似新遇。
三百年前兵部屋,未必萌蘖皆其故。
选闲聊袭枣花题,流传定恐后生误。
君不见宫槐火出寇攘馀,坛柏剪由官禄蠹。
兹楸傥逃斤斧厄,端赖诗心巧安厝。
异时图入小华胥,历历梦痕足回顾。
【注释】
丁卯诗社:指明代万历年间的诗人、文学团体。松筠庵: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灵隐寺附近的一处名胜古迹。双楸(qiū):两棵梓树,这里指松柏。宰平:作者的朋友兼友人。椒山宅:即“东晋王羲之宅”(又称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园林之一,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曾在这里饮酒赋诗而得名。谢攀援:谢绝攀附。礓石:指台阶或石阶。罗疏:布置。客:指游客。花时狼藉:形容花开时的景象。罗帔寒:形容春天到来时,百花盛开,如披罗衣,使人感到寒冷。孤撑瘿颈:形容孤独无助的样子。瘿(yǐng)颈:颈部生瘤。萧瑟:形容凄凉萧条。常烦瘦竹为遮护:常用瘦竹来遮挡风雨,表示对自然的关怀。劫尘中留好事者:在乱世中仍有人做有益的事情。远集南城坐谋句:远离家乡来到南城聚会,谋划作诗。相疑谏草非旧廛:怀疑自己的诗作不是旧时的住所。高枝似新遇:比喻自己的诗作像遇到知音一样。三百年前兵部屋:指的是明朝兵部的官舍。未必萌蘖皆其故:不一定所有的萌芽都是原来的树木所留下的。选闲聊袭枣花题:指《枣花题》这一组诗。聊闲:随便。枣花题:指《枣花题》这组诗的内容与枣花有关。流传定恐后生误:担心流传下来的诗作会因为后人的误解而产生错误。宫槐火出寇攘余:“宫槐”指皇宫中的槐树,“火出”指火灾发生。寇攘余:被抢掠一空之后留下的痕迹。坛柏剪由官禄蠹:指庙宇中的柏树被砍去一部分,这是由于官府的俸禄造成的。兹楸傥逃斤斧厄:如果这些楸树能够逃脱刀斧的侵害。端赖诗心巧安厝:只有凭借诗人的心灵才能妥善安排这些楸树的命运。异时图入小华胥:将来有一天能够画入小华胥国的图画。小华胥国:传说中的国家名,位于昆仑山上,是一个理想的安乐世界。历历梦痕足回顾:梦中走过的路和痕迹都历历在目,可以回首回忆。
【赏析】
此诗以松筠庵前老楸树为题,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以及对自然、人生、历史的感慨。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既有对古人风雅传统的赞美,又有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首联写松筠庵前的老楸树已经历经岁月,作者自己已多年未见这棵树了。颔联写松筠庵前的老楸树已经被藤蔓缠绕,生病而死,而作者对此却无怨无悔,依然欣赏它的美。颈联写人们只知道王羲之的住宅——兰亭,却不知这棵老楸树,只恨它没有吸引到客人来欣赏。尾联写春天来临,花儿盛开,但老楸树却显得有些落寞,春尽时节更显得孤独愤怒。中间六句通过对比老楸树与兰亭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中间六句主要通过对比老楸树与兰亭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尾联写春天来临,花儿盛开,但老楸树却显得有些落寞,春尽时节更显得孤独愤怒。墙东的那棵老楸树尤其令人感到悲伤,常常有瘦竹为它遮挡风雨。末联写在乱世之中,还有人做有益的事,远来南城聚会谋篇,表达对那些在乱世中仍做有益事情的人的赞扬。最后两句用典,表达了对历史上许多文人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人文情怀。通过对比老楸树与兰亭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文人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