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庐托穷巷,曾无长者车。
归时宵辄分,未尝得燕居。
昨者犯小极,绳床理破书。
返林风策策,蹈此窗纸虚。
何时秋已深,起视庭叶疏。
食贫寒每早,四壁嗟相如。
卖赋今亦无,俯仰随群狙。
【注释】
弊庐:破败的房屋。穷巷:贫穷的巷子。
长者车:有地位的人乘坐的车。
归时宵辄分,未尝得燕居:回家的时候,夜晚已经分了,没有闲暇的时间去享受安逸的生活。
小极:指冬至。《后汉书·礼仪志》上注:“冬至之日为小,夏至之日为大。”
绳床:绳床是古人用绳子编成的床,比喻简陋的居所。
返林风策策:风吹树叶声。
蹈此窗纸虚:在薄薄的窗户纸上走动。
食贫寒每早,四壁嗟相如:生活贫困,常常要起得很早。感叹自己的境遇和古代贤人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著名辞赋家)相比,相差很远。
俯仰随群狙:低头仰望,随着大家一起行动。
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猴子。
【赏析】
这首诗描写作者在贫困中度过一天的情形。
首联“弊庐托穷巷,曾无长者车”,点出自己居住的地方偏僻、简陋,又没有显贵人物来拜访。
次联“归时宵辄分,未尝得燕居”,写出了自己在回家时,天色已晚,家中没有客人,不能像平时一样悠闲自得。这句诗反映了作者生活的艰辛以及他内心的苦闷与压抑。
第三联“昨者犯小极,绳床理破书”,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日子,那时候他还是个年轻人,喜欢读书写作。但是如今他已经年过半百,却只能在简陋的环境中苦苦支撑。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第四联“返林风策策,蹈此窗纸虚”,诗人想象着自己在空旷的树林中行走,脚下踩着薄薄一层的落叶,声音清晰可闻。这两句诗形象描绘了诗人在贫困中的孤独感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最后一句“何时秋已深,起视庭叶疏”,诗人抬头望着院子里稀疏的树木,感叹时光已经流逝,而自己仍然无法摆脱困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贫困生活中的艰辛以及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冷漠和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