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轣辘转东阡,斜巷寒檐地已偏。
有弟能为同砚读,看云犹喜对床眠。
背城草绿宜娱目,近野风严重着棉。
衰世吾生艰一饱,负薪何日共求田。
【注释】
东城:古称“东都”,洛阳的别称。
两弟:作者有兄弟二人,此处指作者的两个弟弟。
归途:从学校归来的路上。
怃然:怅惘的样子。
小车轣辘(huán lù):车轮滚动的声音。
斜巷:狭窄曲折的小巷。
寒檐:冷雨滴落的屋檐。
为:帮助。
看云犹喜对床眠:看到天上的云彩,仍喜欢与兄长同榻而眠。
背城草绿宜娱目:背靠着城墙,草已经长绿,适宜观赏。
近野风严重着棉:靠近田野,风吹得严实,裹着棉衣。
衰世:衰落的时代。
吾生艰一饱:我一生难以满足于吃上一顿饱饭。
负薪:背着柴火。
何日共求田:什么时候能一同耕种土地。
【赏析】
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此时王播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诗人与弟王凝远、凝式同在洛阳,兄弟三人生活困顿。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弟弟们的劝勉诗。
首联写诗人从学校归来。诗人先从小车轱辘声中听到,又看到斜巷中的冷雨滴落的屋檐,于是知道是回家了。
颔联写兄弟三人的生活境况。诗人虽能与弟弟们在书塾读书,但家境贫寒,连个像样的被子都没有,他们只能盖些薄被睡觉。兄弟三人相依为命,过着艰苦的生活。
颈联写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虽然家乡的草木繁茂,景色宜人,但是诗人却无心欣赏,因为他更关心的是兄弟的生活状况。他想到近郊田野里的庄稼,因为风吹得很严,所以必须裹上棉衣才行;这正反映了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和困难处境。
尾联写诗人对弟弟们的劝勉之辞。诗人说:“人生难得一饱足,不如负薪耕田去。”意思是人生很难吃得上一顿饱饭,还不如出去种地劳动。这是诗人对弟弟们的安慰话,也是诗人自己的处境的真实反映。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动人。诗人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幅生活画面,表现了当时社会现实的残酷和农民的悲惨遭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阶层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