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岩前路,慈云久不迷。
邃堂鸣蟙墨,坏衲守支提。
燃炬难为导,悬毫试一题。
何繇行迹密,中有上天梯。

【注释】

观音洞:地名,在江西宜丰县西南。

伏虎岩前路:伏虎岩在宜丰县南二十里。岩前有石洞,相传昔有虎伏于此岩下故名伏虎岩。

慈云:佛家语。比喻佛法广大无边,普照一切众生。

邃堂:深堂、幽室。

鸣蟙墨:指僧房内所供的佛祖像。

坏衲(kè nà):指袈裟。

支提:梵语音译,意为“定处”或“安处”。

燃炬难为导:燃灯引路,难以为伴。

悬毫试一题:指用毛笔书写诗句。

何繇行迹密:如何能够找到一条通往天庭的道路?

上天梯:指佛教中的天堂之路,是修行者向往的极乐世界。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代诗人黄庭坚游历宜丰县观音洞时作。诗题中的“伏虎岩”是指宜丰县境内的一座名胜古迹,位于宜丰县南二十里的伏虎山中,因有伏虎而得名。据传,该洞内有一只猛虎经常出没,后来被一位僧人用火烧死,因此得名伏虎岩。这首诗就是诗人游览伏虎岩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伏虎岩前路,慈云久不迷”,描绘了游客在伏虎岩前的宽阔道路,以及高远、清澈的天空,天空上的慈云仿佛指引着道路,使得游客不会迷失方向。第二句“邃堂鸣蟙墨,坏衲守支提”,则描绘出了僧房内部的幽深与宁静,以及僧人守护着佛像的情景。第三句“燃炬难为导,悬毫试一题”,则是说,虽然点燃蜡烛可以帮助人们寻找道路,但如果想要更深入地探索,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如同用毛笔书写诗句一般。这里的“一题”是指用毛笔书写诗句,而不是直接指代题目的意思。第四句“何繇行迹密,中有上天梯”,则是说,要想找到一条通往天庭的道路,需要经过艰难的修炼和努力,就如同攀登一座天梯一般。这里的“上天梯”也是对佛教中天堂之路的隐喻。

整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人物,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探索和求道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