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初卷海潮腾,古思茫茫倚槛增。
满目云山迷剡北,过江灯火作西兴。
几株玉麈挥南渡,一夜银凫走六陵。
不尽兴亡成独吊,扁舟风雪兴谁乘。

【注释】

  1. 蔡芝山:指唐代诗人蔡襄,字君谟,号中山(今福建南安)。他为官清廉,有诗名。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春。
  2. 剡中:即剡县。在今浙江嵊州市西北。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写友人乘船渡钱塘江,至剡中告别的情景。
    首联“平沙初卷海潮腾,古思茫茫倚槛增”,点明时间、地点。“平沙”指广阔的沙滩,“海潮腾”指钱塘江潮水涌起的景象。“初”是刚、刚刚,说明时间是在春天。“古思”指旧时的回忆和思念。“茫茫”指广阔无边。“倚槛”指手扶栏杆。“凭栏远眺”“登楼远望”的意思,表现了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二联“满目云山迷剡北,过江灯火作西兴”,写友人乘船渡江的情景。“云山”指钱塘江两岸的群山,“剡北”指剡县以北的群山。“过江”指从江面经过。“灯火”指江上的灯光,“西兴”是临安的地名。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钱塘江的两岸,峰峦起伏,云雾缭绕,一片迷茫,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而眼前江面上的灯火闪烁,正是从江中经过的船只发出的。这一句写出了友人即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第三联“几株玉麈挥南渡,一夜银凫走六陵”,写友人乘船渡江的情景。“玉麈”指僧人用玉石做成的手杖。“挥南渡”指挥动手杖,表示渡过钱塘江去南方。这里以“挥”字来形容僧人的动作,既形象又生动,也写出了僧人过江时的潇洒自如、从容不迫的样子。“银凫”是形容船儿像银色的大鸟一样在水面上飞驰而过。这两句诗写的是友人乘船渡江的情景,但其中却蕴含着作者对友人的深深祝愿和殷切期望。
    最后一联“不尽兴亡成独吊,扁舟风雪兴谁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担忧和忧虑之情。“扁舟风雪”指诗人自己乘坐小船在风雪交加的环境中度过。“兴亡”指国家兴盛和衰落,“独吊”指独自哀叹,“谁乘”指谁来乘坐。这一句诗意思是说,国家兴盛的时候,我常常感到欣喜若狂;而当国家衰落的时候,我却只能独自哀叹。如今国家正处于战乱之中,诗人无法再像以前那样为国家出谋划策,只能乘着小船在风雪中度过时光了。这一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担忧,也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感叹。
    全诗语言简练、含蓄蕴藉,通过对渡江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时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国运兴衰的关注和忧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