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即飞雪,悲哉北地寒。
风愁倾碣石,冰欲合桑干。
浊酒谁同贳,征衣我最单。
萧条眄衢巷,何似在长安。
【注释】
九月:即农历九月,此时正值深秋,天气转凉。
晓雪:早晨的雪花。
碣石:地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
桑干:山名,在今山西省北部。
浊酒:指没有过滤干净的酒。贳(shì):赊购。征衣:远行的衣服。
眄(miǎn)衢巷:望着街巷。
【解析】
首联点题,写九月飞雪,悲叹北地寒冷。“九月”二字是时间,也是季节,是诗的发端;“即飞雪”三字是景,也是情,是诗的主体。诗人以“飞雪”起笔,渲染了一种寒气袭人的气氛。接着以“悲哉”两字,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对北方严寒气候的不满和愤恨之情。“北地”二字点明地域。“寒”与“飞雪”,是北方的气候特征,也是诗人感情的寄托。这两句诗为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即悲凉、哀怨的情绪。
颔联写风愁与冰欲合。“风愁倾碣石”是说大风将倾覆碣石山。“倾”字用得传神,它既写出了风势之猛,又表现了风中夹带着诗人的忧国之心;同时也暗寓着诗人自己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的不幸遭遇。“冰欲合桑干”,是说大河即将封冻,河水要与桑干河相合了。“冰欲合”是说河面已结上一层薄冰,“欲合”是说冰层将要融化。两句一反常理,写出了严冬时节,大自然一派肃杀之气。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了自然景物给人的感受,使人感到诗人内心的苦闷、压抑和不平。
颈联写诗人独酌思乡。“浊酒谁同贳”,意思是:没有熟人一起喝酒,只好独自买酒喝。“浊酒”二字是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苦闷心情。“征衣我最单”,意思是:远行的衣服我穿得很单薄。这两句是诗人自述其生活之困苦、旅途之艰辛。“最”字表明了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十分了解,十分同情。
尾联写眺望街巷,思念故乡。“萧条眄衢巷”,意思是:望着街上行人稀少的巷子,心中无限凄凉。“何似在长安”,意思是:不如在家乡长安过得好。“长安”是诗人的家乡,也是当时政治中心所在地。诗人以长安为参照物来反观眼前的境况,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眷恋、思归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
【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四句写身在异乡的孤独凄冷之感,后四句写怀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全诗以真情实感,直抒胸怀,语言朴实无华而意境深沉优美。
此诗以写景为主,但景色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思。开头两句先写初秋的风色,再由风色联想到节序时令的变化。三、四两句承上进一步点出北国的特有风貌。五六两句,诗人从眼前的景象联想到更遥远的记忆和现实。末两句由眼前写到想象中的未来情景。
全诗语言平易通俗而又含蓄隽永,风格清新飘逸却又沉郁顿挫,堪称五言绝句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