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山行不尽,脉络互联属。
初遇喜奇峭,稍习厌荦峃。
凌晨问去程,西溯沔水曲。
寒流净匹练,泄泉铿碎玉。
独鹭破烟青,孤帆饱川绿。
萧萧栟榈中,历落几家屋。
半扉翳芦花,破网挂疏木。
时见溪边人,添薪斫修竹。
不意险巇尽,清川此豁目。
安得解征鞍,借我径三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溯江陵旧游寄刘明府》的后半篇,全诗共四句。

第一句:“乱山行不尽,脉络互联属。”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行进中所见的山川景色。“乱山”形容山峦起伏、错落有致,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行不尽”则表达了诗人对这连绵不断的山峦的感叹,同时也暗示了旅程的漫长和艰辛。而“脉络互联属”则形象地描述了山间的河流如同脉络一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注释:乱山,形容山脉起伏不定、错落有致;行不尽,指旅途遥远,难以走到尽头;脉络,比喻山脉之间的溪流;互联属,形容山间溪流交错纵横,宛如脉络相连。

第二句:“初遇喜奇峭,稍习厌荦峃。”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初见山川时的惊喜和随后逐渐产生的厌倦之情。“初遇喜奇峭”指的是诗人刚看到这些奇山怪石时感到非常高兴和惊讶;“稍习厌荦峃”则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逐渐对这些险峻的山石产生了审美疲劳,觉得它们过于险峻、不易攀登。
注释:奇峭,形容山峰奇特、险峻;稍习厌,指随着行程的深入,对山路的陡峭开始感到厌烦。

第三句:“凌晨问去程,西溯沔水曲。”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清晨起床,询问前往目的地的道路,然后开始向西逆流而上。“凌晨”表明是在黎明时分;“问去程”表示向同行之人询问前进的方向;“西溯沔水曲”则是描述诗人沿着沔水西岸逆流而上的情景。
注释:凌晨,指天还没亮的时候;去程,指前往目的地的路;西溯沔水曲,指沿着沔水的西岸逆流而上。

第四句:“寒流净匹练,泄泉铿碎玉。”
这句诗通过比喻和拟人化手法,描绘了清澈的溪流和泉声的特点。“寒流净匹练”,用匹练来形容溪流的清澈,匹练是一种细绢,这里用来比喻溪流如同白色的绢丝一样晶莹剔透;“泄泉铿碎玉”,将泉水的声音比作清脆的玉器撞击,形容泉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注释:寒流,指清凉的水流;净匹练,用匹练形容溪流的清澈;泄泉,指从山上流下的泉水;铿碎玉,用玉器的清脆声音来比喻泉水的悦耳动听。

第五句:“独鹭破烟青,孤帆饱川绿。”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江边看到的景象。“独鹭破烟青”指的是一只孤独的白鹭在烟雾缭绕的环境中展翅飞翔,其身影在青色的烟雾中显得格外醒目;“孤帆饱川绿”则是说一只孤单的小舟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船上的帆饱满了绿色的江水。
注释:独鹭,指孤独的白鹭;破烟青,用青色的烟雾来衬托白鹭的形象;孤帆,指孤独的小舟;饱川绿,用绿色来描绘小舟行驶在江面上的景象。

第六句:“萧萧栟榈中,历落几家屋。”
这句诗描绘了江边的树木和房屋的景象。“萧萧栟榈中”指的是萧瑟的风吹拂过一排排棕榈树之间;“历落几家屋”则是指有几户人家散落在这片树林之中。
注释:萧萧,形容风声凄凉;栟榈,指一排排的棕榈树;历落,指稀疏分布的状态;几家屋,指散落在棕榈树之间的几户人家。

第七句:“半扉翳芦花,破网挂疏木。”
这句诗描绘了江边的小屋和悬挂在树上的渔网的景象。“半扉翳芦花”指的是一扇半开的窗户被芦苇花遮住,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破网挂疏木”则是说有一张破旧的渔网挂在稀疏的树枝上。
注释:半扉,指一扇半开的窗户;翳,遮挡的意思;芦花,指芦苇的花絮;疏木,指稀疏的树木;破网,指破旧的渔网。

第八句:“时见溪边人,添薪斫修竹。”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偶尔看见的村民劳作的情景。“时见溪边人”指的是时不时能看到一些村民在溪边的劳作;“添薪斫修竹”则是说有些村民正在砍伐竹子来生火做饭或者做其他用途。
注释:时见,指偶尔能见到;溪边人,指在溪边劳作的村民们;添薪,指添加柴火;斫修竹,指砍伐竹子来生火或用于其他目的。

第九句:“不意险巇尽,清川此豁目。”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眼前风景的喜爱和感慨。“不意险巇尽”指的是没想到一路上的困难和挑战都已经结束了;“清川此豁目”则是说眼前清澈的河流开阔了诗人的视野,让人心情舒畅。
注释:不意,表示出乎意料;险巇,指旅途中的艰难险阻;清川,指眼前的清澈河川;此豁目,指眼前宽阔的河面使视野得以开阔。

第十句:“安得解征鞍,借我径三宿。”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暂时停留在这里的渴望。“安得解征鞍”指的是希望能够卸下马鞍休息一下;“借我径三宿”则是说希望能够在这里停留三天时间,享受一段宁静的时光。
表示希望能够得到;解征鞍,指卸下马鞍休息一下;借我,指请求允许我;径三宿,指希望在这里停留三天时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