斄乡雄烈冠当时,七尺孤坟宿草滋。
日暮鸦巢争古木,雨晴蚁穴出丰碑。
一门枯骨怜家祸,百战余生结主知。
四十七龄身早逝,关张无命与同悲。
诗句原文:
斄乡雄烈冠当时,七尺孤坟宿草滋。
日暮鸦巢争古木,雨晴蚁穴出丰碑。
一门枯骨怜家祸,百战余生结主知。
四十七龄身早逝,关张无命与同悲。
注释:
-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琮创作的。
- “斄乡”指的是地名,可能是马超的故乡,这里的“雄烈冠当时”表示他在那个时代是非常英勇和强大的。
- “七尺孤坟”是指马超死后,他的尸体被安葬在一个孤独的地方,坟墓被杂草覆盖。
- “日暮鸦巢争古木”描绘了夕阳时分,乌鸦在古树上争抢食物的情景,可能暗示着马超墓地附近的景象。
- “雨晴蚁穴出丰碑”意味着在晴朗的日子里,蚂蚁会挖掘出一个丰碑的形状,这可能象征着马超墓地的某种特殊性或历史价值。
- “一门枯骨怜家祸”描述了马超家人因他的死而遭受的不幸,表达了对马超家族命运的同情。
- “百战余生结主知”反映了马超一生征战沙场的经历,以及他对主人(可能是曹操)的忠诚。
- “四十七龄身早逝”指的是马超在47岁时因病早逝,这是诗中的一个重要信息点。
- “关张无命与同悲”中提到的“关张”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关羽和张飞,他们的去世也是诗中的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两位英雄的哀悼。
赏析:
此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传达了诗人对马超一生征战和英勇无畏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其早逝的哀悼。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意象,如古树、晚鸦、蚂蚁等,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述,诗人展现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此外,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