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募水师,创肃清长江之议;
出使绝域,创驻节外洋之规。
事业建非常,内靖外绥,宇宙大名终不朽;
养疴里第,以代筹边裔为忧;
蒿目时艰,以汲引人才为志。
平生愧知己,私情公谊,风尘末吏更难堪。
【注释】
广募水师:指招募大量的海军力量。
肃清长江:清除长江的敌寇,使长江一带安定。
外洋:指外国。
内靖外绥:指国家内部安定、外部平安。
宇宙大名:指名声遍及宇宙。
代筹边裔:指替国家筹划边境事务。
蒿目时艰:指忧虑国事。
汲引人才:指招揽和培养才能的人。
风尘末吏:指在官场中受屈辱的低级官员。
【赏析】
此诗作于光绪十一年(1885)春,诗人因弹劾礼部主事徐建寅而得罪于慈禧太后,被贬谪至广东琼州(今海南岛海口)。这首诗是诗人在被贬途中写给郭嵩焘的信中的一联。
第一联:“事业建非常,内靖外绥,宇宙大名终不朽”,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为国效力、匡扶危局的壮志豪情。郭嵩焘出使英国,曾提出“内治”与“外治”的主张,即内政方面要安定秩序,加强管理;外交方面则要处理好同各国的关系,以维护清朝的统治。诗人对此表示赞同和支持,认为只有内外兼顾,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二联:“养疴里第,以代筹边裔为忧;蒿目时艰,以汲引人才为志”,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大事、积极为国分忧的心态。诗人虽然身处闲适的生活之中,但他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感到忧虑不安。他认为应该为国家培养和引进更多的人才,以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第三联:“平生愧知己,私情公谊,风尘末吏更难堪”,这四句诗反映了诗人对郭嵩焘的感激之情和对自己仕途坎坷、地位卑微的感慨。诗人认为自己一生都没有得到知己朋友的信任和帮助,深感遗憾。同时,他也对自己的仕途充满了失望和无奈,认为自己作为一个在官场中受屈辱的低级官员,更加难能可贵。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事业建非常”、“内靖外绥”、“宇宙大名终不朽”、“养疴里第”、“蒿目时艰”、“私情公谊”等,都富有诗意和画面感,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