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以持己,恕以接物,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
生不交利,死不属子,九京可作,舍公其谁与归。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及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朗读诗歌和默写,理解其大意。理解了诗的意思之后,根据要求进行赏析。
第一句的意思是:恭敬地对待自己,原谅别人的过失,只要有一口气在,就绝不放弃我的志向;第二句的意思是:活着时不追求个人私利,死了也不留给子孙。第三句的意思是:九重天上的宫殿都可以作我的居所。最后一句的意思是:除了您还有什么人可以归依?
翻译:
敬以持己,恕以接物,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
活着时不追求个人私利,死了也不留给子孙。
生不交利,死不属子,九京可作,舍公其谁与归。
活着时不追求个人私利,死了也不留给子孙。九重天上的宫殿都可以作我的居所,除了你还有谁能跟我在一起呢?
赏析: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敬以持己,恕以接物”二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为人处事的态度。“敬”,即谨慎、恭敬;“恕”,即宽容、宽恕。“敬以持己”是说,做人做事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恕以接物”是说,待人处世要多一些宽容谅解之心。“敬以持己”是修身之道,“恕以接物”则是为政之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这两句是说,只要我的生命还在,决不会放松自己的志向。这两句话概括了诗人的一生:他始终如一地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不懈的努力。“生不交利,死不属子”,意思是说,活着时不追求个人私利,死了也不留给子孙。这句话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人生选择。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他的言行上,而不应该体现在他的个人利益上。这种价值观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生不交利,死不属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对道德的追求。他认为,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和地位,而在于他的行为是否端正和道德是否高尚。如果一个人能够在生前保持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死后也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怀念,那么他的一生就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九京可作,舍公其谁与归?”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九京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之一,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理想境界。他认为九京这样的仙境都可以作为他的归宿,更何况其他的世俗之地呢?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只有当一个人达到了理想的境界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
第二联: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具备对重点字词的积累能力和对诗歌内容、主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充分解读诗歌内容,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提示信息来回答。“生”“不交利”等词语是关键词。“生不交利,死不属子”这两句的意思是:活着的时候不做任何私利的事情,死后也不把遗产留给子孙后代。“九京”指仙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死后归宿的看法,认为死后应该归于虚无缥缈的仙境之中,而非世俗之地。诗人认为,一个人只有超越了生死的境界才能算是真正实现了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最后一句的意思是:除了您还有什么人可以归依?这里的“公”指的是“俞德渊”。这是一首赠别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情的珍惜。诗人用“九京可作”来形容朋友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能,表示希望他能继续发扬光大这份品德和才能。而“舍公其谁与归”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未来的祝愿和期待。他认为,除了他之外,没有人能够陪伴这位朋友走向未来的道路。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译文:
恭敬地对待自己,原谅别人的过失,只要有一口气在,就绝不放弃我的志向。
活着时不追求个人私利,死了也不留给子孙。
生不交利,死不属子(九京可作),舍公其谁与归(九京可作)?
活着时不追求个人私利,死了也不留给子孙。九重天上的宫殿都可以作我的居所,除了你还有谁能跟我在一起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情的珍惜。诗人用“九京可作”来形容朋友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能,表示希望他能继续发扬光大这份品德和才能。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期待,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继续与这位朋友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