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如蝉翼愧轻绡,旧与邻娥一样娇。
阿母见儿还认否,苦黄生面喜红消。
【注释】1. 白罗:一种白色丝织品。2. 蝉翼:形容极薄。3. 轻绡:轻薄的丝织品。4. 邻娥:指嫦娥,传说她住在月宫。5. 阿母:指母亲或祖母。6. 苦黄生面:皮肤发黄,脸面生疮。7. 喜红消:喜色消退。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叹衰老和疾病之作。诗中通过比喻手法,把年老体衰的悲哀心情写得委婉曲折、含蓄深沉。
首句“命如蝉翼愧轻绡”,以蝉翼喻自己的年老体衰,而惭愧自己还像少女一样娇嫩。“蝉翼”,即蝉的翅膀,非常薄,容易破。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年老体衰的身体。“轻绡”,古代的一种细绢,这里用来形容人的皮肤细嫩白皙。诗人把自己比作蝉翼和轻绡,既表现了自己的身体已经衰老得如同蝉翼般脆弱不堪,也表现出了自己仍然保持着青春年少时的容颜,这在客观上造成了鲜明的反衬。
第二句“旧与邻娥一样娇”,承接上句,进一步强调了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是仍然像少女一样娇嫩可爱。“邻娥”,指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嫦娥。嫦娥奔月后,她的容貌永远定格在了月亮上,所以人们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这句诗中的“邻居”二字,既是指嫦娥居住在月亮上,也是指嫦娥与月宫中的玉兔为邻,从而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三句“阿母见儿还认否”,承上启下,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容颜变化的认识。这里的“阿母”指的是自己的母亲或祖母,她们对自己的容颜变化应该是最为敏感和关注的人。这句诗中的“还认否”三个字,既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或祖母可能对自己变化的无知和不理解的担忧,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容颜变化的无奈和自嘲。
最后一句“苦黄生面喜红消”,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感叹。这里的“黄”,指的是皮肤发黄;“红”,指的是脸色红润。这句诗中的“喜红消”三个字,既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脸上的变化,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易逝。同时,“喜”字在这里也起到了双关的作用,既可以解释为“喜悦”,也可以理解为“喜欢”。
整首诗通过对自身衰老的描写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无奈和自嘲,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和珍惜。这种表达方式既委婉又含蓄,既深刻又富有哲理,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