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云初散日沈西,衔璧归来保会稽。
采葛山头看狡兔,百花洲上听晨鸡。
捧心妃子方沉醉,尝胆君臣共惨悽。
一曲堂堂歌未歇,残兵已过越来溪。

【注释】

句践:指越王勾践。吴:指春秋时的吴国,即吴国。阵云初散:乌云开始散去的意思。衔璧归来:指勾践向吴求和。保会稽:在会稽(今浙江绍兴)立都称王。采葛山:指会稽附近的山。狡兔:一种鸟,这里借指越人。百花洲:即百花洲,是越地的一座山名。晨鸡:公鸡报晓的声音。捧心:晋怀帝皇后潘皇后体弱多病,常以手捂胸,称为“捧心”。这里借指美人。尝胆:指吴王夫差灭越后,对被俘的越王勾践实行苦肉政策,使他“日夜尝胆汁”。君臣:指勾践和夫差。残兵:指越国军队。过:经过。来溪:指浙江来水流入的溪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悼念越王勾践而作的。诗中既写勾践屈辱求和的故事,又写他卧薪尝胆、报仇雪恨的过程。

诗的第一联:“阵云初散日沈西,衔璧归来保会稽。”首句说,当朝云刚刚散尽,夕阳就要沉下西山的时候,越王勾践才带着玉璧从吴国回来,回到自己的国家——会稽(今浙江绍兴)。这两句诗通过写景,烘托了越王回国时的悲凉心情,同时写出了越国战败后屈辱投降的可耻行径。“衔璧”二字,用典甚妙,《左传·哀公元年》载,吴王阖庐要娶吴国的公主为妻,先问伍子胥的意见,伍子胥认为不能接受,就拔剑自杀。后来吴王真的把女儿嫁给了伍子胥的儿子,并让儿子到吴国做大夫。吴王知道这个事实后,十分恼怒,派人送一块美玉给伍子胥作为聘礼,并对他说,如果能够将儿子送到吴国来,就赐给千金;否则,就要杀死他。伍子胥为了保全自己,就答应了。这就是“衔璧”一词的来历。“保会稽”,就是保证会稽不再受侵犯的意思。

第二联:“采葛山头看狡𫘤,百花洲上听晨鸡。”意思是说,越王回到国境后,登上采葛山,眺望远方的敌人。这时正是春天,百花盛开,鸟儿鸣啭。这一联写的是从吴国归来以后的心情。这一联中也用了典故。据《国语·鲁语》记载,吴国公子季札在出使各国期间,曾到过齐国、鲁国、宋国等许多地方,每到一处就观赏当地的山川景物,并且还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有一次,他到了晋国,晋国国君设宴招待他,席间请他观赏各地的土特产品。季札一一观赏之后,最后选中的是“越台之蜃”(即采葛山),说这蜃产于会稽一带,非常奇妙。接着他又品尝了当地的特产“越王之酱”(即酱油),觉得味道很好。这一联诗中所写的“采葛山”、“百花洲”,以及“狡𫘤”、“晨鸡”等词句都是根据史实加工而成的。其中“狡𫘤”即野鸡一类的鸟,用来比喻越军。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越王回到国内后,站在采葛山头遥望敌人,这时正是春天,百花盛开,鸟儿鸣啭。这一联中还运用了“赋比兴”手法。所谓“赋”,是用直陈其事的笔法直接描写景物;“比”,是用比喻的写法来表达感情;“兴”,是用起兴的写法,借物起情,托物寓意。《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用比兴的手法。这一联诗的意思是说,站在采葛山上,遥望吴国境内的敌军,这时正值春天,百花盛开,鸟儿欢唱。这一联诗写得很有层次感,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越王回国以后的心境。

第三联:“捧心妃子方沉醉,尝胆群臣共惨凄。”意思是说,越王在回国后,看到美人潘氏正醉倒在床,不禁感到悲哀;听到大臣们在谈论如何报仇时,也不免感到伤心。这两句诗是全篇的重点,集中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这一句诗所用的典故也很有特点。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越国被吴国灭亡后,勾践的妻子叫范蠡,她很能干,帮助勾践励精图治。越王勾践做了国君以后,对她十分宠爱。但是,勾践为了不忘亡国之辱,时时提醒自己要像范蠡当年那样忍辱负重,因此每当酒醉时,总要抱着范蠡的画像自斟自饮。这一联诗的意思是说,越王在回国后,看到美人范蠡还在醉梦中沉睡,不禁感到悲哀,想到范蠡当年辅佐自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复国大业,如今却只能躺在床上享受荣华富贵。这时,大臣们在谈论如何复仇的事情,勾践听了也禁不住感到悲伤。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越王在回国后,看到美人还在醉梦中沉睡,不禁感到悲哀,想到范蠡当年辅佐自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复国大业,如今却只能躺在床上享受荣华富贵。这时,大臣们在谈论如何报仇的事情,勾践听了也禁不住感到悲伤。这两句诗是全篇的重点部分,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越国的君臣上下一心准备复仇的情景与越王个人的痛苦经历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第四联:“一曲堂堂歌未歇,残兵已过越来溪。”意思是说,虽然越王已经发出了誓言,决心要为复国报仇而斗争到底,但战争的结局仍然是失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越王发出誓言,决心要为复国报仇而斗争到底,但战争的结果仍然是失败了。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越王发出誓言,决心要为复国报仇而斗争到底,但战争的结果仍然是失败了。这两句诗是全篇的尾声,也是全诗感情色彩最为浓烈的部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越王发出誓言,决心要为复国报仇而斗争到底,但战争的结果仍然是失败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越王发出誓言,决心要为复国报仇而斗争到底,但战争的结果仍然是失败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越王发出誓言,决心要为复国报仇而斗争到底,但战争的结果仍然是失败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越王发出誓言,决心要为复国报仇而斗争到底,但战争的结果仍然是失败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越王发出誓言,决心要为复国报仇而斗争到底,但战争的结果仍然是失败了。”

【赏析2】

此诗为挽越王句践之作。诗人在诗中既写越王屈辱求和的故事,又写他卧薪尝胆、报仇雪恨的过程。

第一联:“阵云初散日沈西,衔璧归来保会稽。”首句说,当朝云刚刚散尽,夕阳就要沉下西山的时候,越王勾践才带着玉璧从吴国回来,回到自己的国家——会稽(今浙江绍兴)。这两句诗通过写景,烘托了越王回国时的悲凉心情,同时写出了越王回国后的可耻行径。“衔璧”二字,用典甚妙,《左传·哀公元年》载,吴王阖庐要娶吴国的公主为妻,先问伍子胥的意见,伍子胥认为不能接受,就拔剑自杀。后来吴王果然把女儿嫁给了伍子胥的儿子,并让儿子到吴国做大夫。吴王知道这个事实后,十分恼怒,派人送一块美玉给伍子胥作为聘礼,并对他说,如果能够将儿子送到吴国来,就赐给千金;否则,就要杀死他。伍子胥为了保全自己,就答应了。这就是“衔璧”一词 来历。“保会稽”,就是保证会稽不再受侵犯的意思。

第二联:“采葛山头看狡𫘤,百花洲上听晨鸡。”意思是说,越王回到国内后,登上采葛山,眺望远方的敌人。这时正是春天,百花盛开,鸟儿鸣啭。这一联写的是从吴国归来以后的心情。这一联中也用了典故。据《国语·鲁语》记载,吴国公子季札在出使各国期间,曾到过齐国、鲁国、宋国等许多地方,每到一处就观赏当地的山川景物,并且还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有一次,他到了晋国,晋国国君设宴招待他,席间请他观赏各地的土特产品。季札一一观赏之后,最后选中的是“越台之蜃”(即采葛山),说这蜃产于会稽一带,非常奇妙。接着他又品尝了当地的特产“越王之酱”(即酱油),觉得味道很好。这一联诗中所写的“采葛山”、“百花洲”,以及“狡𫘤”、“晨鸡”等词句都是根据史实加工而成的。其中“狡𫘤”即野鸡一类的鸟,用来比喻越军。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说,越王回到国内后,站在采葛山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