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是一代功臣,戊申定计,庚子扶危,朝野赖乂安,引天下为己任;
我乃再传弟子,精舍授经,纶扉侍直,宫墙窥美富,微斯人谁与归。
【注释】
- 公是:指张之洞。功臣:指他为朝廷做出的功绩。戊申、庚子:指光绪十年(1884年)和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分别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取得胜利,镇压了义和团运动。定计:制定作战计划。扶危: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国家的安全。朝野:即全国。乂:治理。安:安定。引天下为己任:把国家的大事当作自己的责任来承担。2. 我乃:指我作为他的弟子。再传弟子:指我的后辈。3. 精舍:指讲学的地方。经:经书。授经:传授经书。纶扉:指皇帝的车驾出行时所乘的黄罗伞盖下的门。侍直:侍奉皇帝。4. 宫墙窥美富:指观察宫廷中的富贵人家。微斯人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谁能够归隐呢?
【赏析】
这是一篇颂扬张之洞的对联,上联称颂其功勋卓著;下联自谦才疏学浅,但愿意为他尽忠效力。整首诗以“公是”起笔,点明张之洞,用四句赞语,高度赞扬了他的丰功伟绩。作者自谦地说:“我乃再传弟子”,表示自己甘愿效命于这位“功臣”。
这副对联,语言质朴而典雅,平实而不平庸。上联“公是一代功臣,戊申定计,庚子扶危,朝野赖乂安,引天下为己任”概括性地赞扬了张之洞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其中“戊申”指光绪十年(1884年);“庚子”指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两句合起来,既表明了张之洞在两次鸦片战争及义和团运动中所立下的赫赫战功,又突出了他为国为民的崇高品格。“引天下为己任”更是表现了张之洞“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伟大胸怀。下联“我乃再传弟子,精舍授经,纶扉侍直,宫墙窥美富,微斯人谁与归”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张之洞竭尽所能的愿望。“精舍”即讲学处,“授经”即讲授经典,“纶扉”指皇帝所乘坐的黄色帷幔覆盖的车轿,“侍直”指在皇帝左右侍奉。最后一句“宫墙窥美富”暗指张氏家族,言外之意,诗人也愿意像“公”一样,辅佐张氏家族,成就大业。全篇虽仅用了四十七个字,但却将张之洞的功德与诗人的志向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式、韵律和平仄的文学形式,因此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本题上下联都是七言句,且都由八个字组成,完全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