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中词客瘗荒烟,乱后幽时老仲宣。
俊及半摧钩党后,山河已邈酒炉边。
醉醒不敢分人我,清浊聊将寓圣贤。
莫向兰亭谈往事,令人重感永和年。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邺中词客瘗荒烟,乱后幽时老仲宣。
俊及半摧钩党后,山河已邈酒炉边。
醉醒不敢分人我,清浊聊将寓圣贤。
莫向兰亭谈往事,令人重感永和年。
注释和赏析如下:
- 邺中词客瘗荒烟:
- 邺中(地名,今河北省临漳县)的词客(诗人或文人)留下了荒凉的遗迹,象征着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 瘗荒烟(埋掉荒芜的烟尘),表达了对战争破坏的悲痛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 乱后幽时老仲宣:
- 指仲宣(张华,字子高,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战乱结束后,他年纪渐长,生活也变得幽暗起来。
- 仲宣在此处被用来象征那些因战争而年事已高、生活困苦的人。
- 俊及半摧钩党后:
- 这句话可能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其中许多有才能的人物受到排挤,才华未得充分展示。
- “俊(英才)及半摧(部分失去)”暗示了这些人才虽遭逢不幸,但仍存留一部分才华。
- 山河已邈酒炉边:
- 山河(代指国家的领土)已经遥远到难以触及的程度,意味着国家分裂、战乱频繁。
- 酒炉(指宴饮之地),这里可能是比喻政治斗争的场所,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 醉醒不敢分人我:
- 醉醒之间,作者不敢轻易地分辨自己的行为是利己还是利他,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 这里的“人”和“我”分别代表他人和自己,表达了一种超越自我、关注他人的情怀。
- 清浊聊将寓圣贤:
- 清浊(指事物的真伪或好坏),作者在这里用它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主张,试图传达一些高尚的道德理念。
- 圣贤(指古代的圣贤人物,如孔子、孟子等),这里可能是指作者试图以圣贤的标准来审视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 莫向兰亭谈往事:
- 兰亭(位于绍兴市西南的一座山名,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饮酒吟诗,著名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曾为纪念友情在此举行兰亭集会),这里可能是指不要在兰亭这个与历史名人有关的地方谈论过去的事迹或事件。
- 这可能暗示着要珍惜当下,不要沉迷于过去的回忆或怀旧情绪。
- 令人重感永和年:
- 永和年(指晋穆帝年号,公元340年至356年间),这里可能是指因为提及了历史事件或人物,让人不禁回想起那个年代的宁静和谐。
- “重感”强调了这种情感的强烈程度,表达了对历史时期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邺中词客的描写,反映了战乱之后的荒凉与萧条。通过对仲宣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那些遭受战乱折磨、生活困苦人们的同情。同时,通过对党锢之祸的描述,诗人感叹历史的变迁和国家的分裂。在诗中,作者通过“醉醒不敢分人我”表达了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通过“清浊聊将寓圣贤”表达了对道德标准的坚守;通过“莫向兰亭谈往事”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对永和年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时期宁静和谐的怀念。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