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日夜深,游子思无已。
倦鸟有时还,桑弧有时弛。
我有山中庐,槿篱夹绿水。
修竹倚大椿,重重互幡纚。
发条播芳蕤,清阴亦何美。
依恋会有因,庶往恭桑梓。
殷勤寸草心,区区方在此。

【诗句释义】

红尘:指尘世、世间;游子:远离家乡在外的人;桑弧:古时用以招引鸟雀的乐器,也用作比喻;槿篱:用槿木做成的篱笆;大椿:传说中的大树名;发条:这里指柳条;芳蕤:花叶;依恋:依恋不舍;庶往:希望。

【译文】

我居住在山中,屋前屋后都是槿木和绿水;修长的竹子依傍着高大的椿树,层层重叠相互交错;嫩绿的柳条垂下,清幽的树木也很美,依恋的感情是因为有了原因,希望回去敬奉先祖;殷勤的心就像这寸草一样,紧紧扎根在这人间。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在友人即将离别之际,写赠别诗以表达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情韵悠扬,风格清新自然,不落俗套。

首联“红尘日夜深,游子思无已”,点明送别的时间,也是游子思念家乡的时间。“红尘”一词出自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此处“日日夜夜”与“朝朝暮暮”意近,都是指时间之长。

第二联“倦鸟有时还,桑弧有时弛”,“倦鸟”与前文的“游子”呼应,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桑弧”则是指用来招引鸟儿归巢的乐器,此处借代友人归来之意。

第三联“我有山中庐,槿篱夹绿水”,“槿篱”即槿篱笆,用槿木做成的篱笆。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生活环境,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第四联“修竹倚大椿,重重互幡纚”,“修竹”指的是高洁的竹子。“大椿”是传说中的一种长寿树种,此处借代诗人对友人的期望。“重重互幡纚”则是指层层叠叠的竹子相互交织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期盼。

第五联“发条播芳蕤,清阴亦何美”,“发条”是杨柳的别称,此处借用了“柳枝”的意思。“芳蕤”是指花朵茂盛的样子。“清阴”则是形容树木茂密遮阴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美好回忆以及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第六联“依恋会有因,庶往恭桑梓”,“桑梓”是古代对故乡的称呼,此处借代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庶往”则是指祝愿友人能够回到故乡,继续为故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一联“殷勤寸草心,区区方在此”,“殷勤”是形容人热情周到的态度;“寸草心”则是用来形容诗人对自己情感的谦卑和诚挚;“区区”则是指微不足道、微薄的意思。诗人通过这些词语的运用,表达了自己对友人深深的敬意和祝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