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家家百草腥,荒郊五夜泣坤灵。
将军一扫陵阳道,便有游人说踏青。
【注释】:
1)巢县:今安徽巢湖一带。和州:今安徽和县。含山:今安徽含山县。陵阳:在今安徽寿县。五夜:一夜五次,指夜间五次哭泣。坤灵:地神,阴间之主。游人:指诗人自己。踏青:春游。
2)赏析:
这首诗是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春天,诗人随同弟弟在安徽作战,克复巢、和、含等城时所作。首二句写战争之后,草木皆兵,到处都充满血腥味,人民生活在恐怖之中。后两句写将军率军扫荡巢、和、含三城的残敌,人民欢欣若狂,纷纷外出踏青。
“碧血家家百草腥,荒郊五夜泣坤灵。”首句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遍地都是血迹,草木都腥臭不堪。这一句中有两个关键词:“碧血”与“腥”,一个是指鲜血,另一个是指血腥味。这两个词连在一起,形象地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第二句则描绘了一幅战后荒凉的画面:人们惊恐不安,夜间多次哭泣。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战争的惨状和人民的苦难。
“将军一扫陵阳道,便有游人说踏青。”第三四句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描绘战争过后的景象。将军率领部队扫荡巢、和、含三城的残敌之后,人民终于可以摆脱恐惧,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诗人也趁机出来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景色,与朋友们一起享受春游的快乐。这里的“踏青”一词,既指的是春天出游赏花,又隐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前后的对比描写,生动地展示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和平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关注和对和平的渴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