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五岭见佳木立,美竹露,奇石显,吟望久之,记何年为题团扇,摘艳茞林,字字是良师,雅欲奉扬仁风,慰彼黎庶;
以一身兼长史虚,刘尹秀,谢公融,而今已矣,只无那载赋皇华,搜才岷蜀,区区如贱子,枉说昔承清宴,属有绪言。
【注释】
五岭:指五条山脉,在今湖南、江西两省。佳木:好树木。美竹:竹子。露:指竹叶露出的笋尖。吟:诗思。望久之:久久地凝视。何年为题团扇:何时曾作诗题团扇。团扇:古代一种圆形扇面,有画或字的。摘艳茞林:摘下鲜花来插在花篮里。茞林:花林。雅欲奉扬仁风:很愿意传播仁义之风。
长史:官名,掌管文书机要等事。刘尹:指东晋人刘惔。他任过荆州刺史、豫州大中正,以清白著名。秀:指谢安。谢安曾任会稽内史(相当于现在的浙江地区长官)。融:指谢朗。谢朗曾任建威将军、吴兴太守。而今已矣:现在已经去世了。无那:无可奈何。皇华:皇帝的使臣。赋:赋诗。岷蜀:今四川一带。区区如贱子:我像是个地位卑微的人。枉说昔承清宴:空谈过去曾受到皇上的恩惠。属:同“嘱”,叮嘱的意思。有绪言:留下了一些遗言。
【译文】
看到五岭山间好树木矗立,美竹露头,奇石显露,久久地凝视,想起什么时候曾作过诗题团扇,摘下鲜花来插在花篮里,字字都是良师,很愿意传播仁义之风,安慰那些百姓;
现在自己已经兼任长史虚位,刘尹秀出,谢公融达,而现在他已经去世了,只能无奈地赋诗于皇华使节,搜罗英才于岷蜀之间,像个地位低微的人,白白地说过过去曾受到皇上恩惠的话,留下一些遗言。
【赏析】
本诗是清代学者张百熙挽张英联句中的第二首,全诗共七句。第一句“于五岭见佳木立”,写张英生前所到之处,都是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地方。“佳木”指的是好木材。“立”,立身之意。这句诗既写出了张英一生的行踪,又表明他一生都致力于社会和国家的建设,为人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第二句“美竹露,奇石显”,这是对张英人格特质的赞颂。“美竹露”,是指竹子的品格高洁,而竹子又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因此这句话也是对张英人格的赞美。“奇石显”,则是指张英的才华横溢,如同石头一般坚硬而不可摧毁。
第三句“吟望久之”,则是描绘了张英为人处世的态度和风格。“吟望久之”即是指他常常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思考世事,这种态度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和深沉的思考力。
第四句“记何年为题团扇”,这是回忆往事的情景。“何年为题团扇”,意指张英曾经写过很多美好的诗篇,其中就包括了为团扇题词的诗句。这里的“团扇”是指一种小巧玲珑的纸扇,它常常被用来作为礼物赠送给他人,以示情意。
第五句“摘艳茞林”,是对张英才学的赞美。“摘艳茞林”,就是指从花丛中采撷美丽的花朵,这里用来形容张英的才学就像花朵一样美丽,让人赏心悦目。
第六句“字字是良师”,则是强调了张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就。“字字是良师”,就是说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智慧和教诲,就如同一位良师益友一样,能够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最后一句“雅欲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则是表达了作者对张英的敬仰之情和感激之意。“雅欲奉扬仁风”,就是指他非常想要传播和弘扬仁爱和正义的风气,让更多的人受益。“慰彼黎庶”,则是表示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百姓们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张英生平事迹的回忆和对其才学、品行的赞美,展现了张英作为一位伟大人物的光辉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怀念之情和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