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帷环绕木高撑,行馆真能着手成。
短榻孤檠眠未稳,终宵卧听马蹄声。
【注释】
- 穹庐:蒙古族的帐篷,又称毡帐。
- 旃帷环绕木高撑:旗帷是毡帐用布做的顶子,四周围着毡子,上面有毡毛。
- 行馆:行旅所住的馆舍。
- 真能着手成:真是手到擒来,轻而易举。
- 短榻孤檠眠未稳:短榻即矮几,短榻旁边放着一盏灯(短檠)。
- 终宵卧听马蹄声:整夜躺着听着马儿跑过的声音。
【赏析】
这首小诗写一个少数民族的行馆生活。前两句写蒙古包,后两句写蒙古人的生活。全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富有民歌风味,读来令人感到亲切。
诗的前两句写蒙古包的外形和特点。“穹庐”,即毡帐,蒙古人叫它“毡帐”或“毡房”。这里写的是行馆里的毡帐。“旃帷”指毡帐上的顶子,四面围上毡子并在上面放些毡毛,以防风沙。“高撑”,是说顶子很高。“短榻孤檠”,指毡帐旁边的矮桌和灯(短檠),用来点蜡烛、油灯等照明用的。
诗的后两句写蒙古人的生活情趣。“短榻孤檠眠未稳”意思是说坐在毡帐里,虽然很舒适,但总不是个长久之计。诗人在毡帐里安顿下来不久就睡熟了,但他并没有完全放松警惕。他听到外面传来了马蹄声,知道又有客人来了。“终宵卧听马蹄声”一句,既写出了蒙古人对客人的欢迎,也表现了他那种随时准备迎接新事物、新挑战的思想境界。
这首诗写蒙古族人生活的艰苦与简朴,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热情好客、开朗大方的性格特征。诗中的“短榻孤檠”四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帐篷内陈设简陋的一幕,表现出主人的热情好客;“眠未稳”三字,又从侧面反映出蒙古族牧民生活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