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风吹人遍林谷,荔枝摘罢摘龙目。
一摘再摘味渐好,三摘四摘果全熟。
南山北山千万树,累累枝头几百斛。
剖房忽见骊珠明,脱手疑同金弹逐。
少焉一齧甘如饴,玉液琼膏盈口腹。
仙浆沁齿流绛宫,顿觉泠泠息烦燠。
闽潮之间种最佳,大如雀卵厚肌肉。
日尽数升饱欲死,已可忘饥辟五谷。
何妨久食驻红颜,犹胜长镵采黄独。
潮州食新龙眼
炎风吹人遍林谷,荔枝摘罢摘龙目。
一摘再摘味渐好,三摘四摘果全熟。
南山北山千万树,累累枝头几百斛。
剖房忽见骊珠明,脱手疑同金弹逐。
少焉一齧甘如饴,玉液琼膏盈口腹。
仙浆沁齿流绛宫,顿觉泠泠息烦燠。
闽潮之间种最佳,大如雀卵厚肌肉。
日尽数升饱欲死,已可忘饥辟五谷。
何妨久食驻红颜,犹胜长镵采黄独。
注释:
- 炎风:炎热的风
- 遍:遍及
- 荔枝:龙眼的别称
- 骊珠明:指龙眼切开后露出晶莹剔透的果实
- 脱手:用手取出
- 泠泠:清凉的感觉
- 闽潮:指福建省和广东省一带
- 长镵:用木棒或竹竿采摘植物的工具
- 红颜:指美丽的容颜
赏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龙眼(又称荔枝、桂圆等)在福建、广东等地种植的情况,以及人们食用龙眼的美味体验。诗中以“炎风吹人遍林谷”开篇,形象地描述了炎热夏日里,人们四处奔波于林间山谷之中的情景。接着,诗人巧妙地将荔枝与龙眼进行了对比,说明在荔枝之后,龙眼又成为人们的首选。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细致地描述了龙眼从采摘到成熟的过程。从“一摘再摘”到“三摘四摘”,再到“累累枝头几百斛”,形象地展现了龙眼数量之多,令人惊叹。同时,诗人还提到了龙眼切开后露出晶莹剔透的果实,让人垂涎欲滴。此外,诗中提到“脱手疑同金弹逐”,意味着龙眼的口感细腻,如同金弹丸般美味,让人忍不住想要品尝。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龙眼的美味体验。从“少焉一齧甘如饴”到“玉液琼膏盈口腹”,再到“仙浆沁齿流绛宫”,这些描述都充分展现了龙眼的口感之美妙,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同时,诗中的“顿觉泠泠息烦燠”也暗示了食用龙眼后带来的清凉之感,让人心情舒畅。
最后一句“闽潮之间种最佳,大如雀卵厚肌肉”总结了诗人对于龙眼品质的赞美。诗人认为,闽南潮汕地区种植的龙眼品质最高,大小适中且肉质肥厚,是最佳的选择。而整首诗以“何妨久食驻红颜,犹胜长镵采黄独”作为总结,表达了诗人对于食用龙眼的热爱之情,认为即使长时间食用龙眼,也能保持年轻美貌,胜过长期劳作采摘黄独(一种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