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气集林端,山城旅服单。
南云愁漫切,旧雨重相看。
遂有绨袍恋,非徒短褐完。
恩华今日赐,脱赠古人难。
饰岂三英贵,身逾万石寒。
絺衣风习习,葛屦露漙漙。
轻暖非吾好,凄其值岁阑。
堪陪邛竹杖,雅称鹿皮冠。
归学严陵隐,春江把钓竿。
【注释】
- 谢番禺兄送裘:岭南人送别时,以毛皮为礼物。番禺,地名。
- 朔气集林端:北风从树林的北面吹来。
- 山城旅服单:在山城里穿着单薄的衣服。
- 南云愁漫切:南方的乌云越来越密实了。
- 旧雨:老朋友。
- 遂有绨袍恋:因此产生了对绨(tī)袍的依恋之情。
- 非徒短褐完:不仅仅是为了保暖。
- 恩华今日赐:皇帝的恩惠今天被赐予了你。
- 脱赠古人难:如果把这件厚皮衣送给一个古人,他是不会珍惜的。
- 饰岂三英贵:即使用珍贵的貂狐狐皮做帽饰,也是尊贵的。
- 身逾万石寒:身体却像一万多斤重的石头一样沉重。
- 絺(chī)衣风习习:细葛布衣服在微风中轻轻飘扬。
- 葛屦露漙漙:葛布的鞋子在露水中打湿了,水珠滚滚。
- 轻暖非吾好:轻薄温暖不是我喜欢的风格。
- 凄其值岁阑:这凄凉的天气到了年终的时候。
- 堪陪邛竹杖:能够陪伴你拿着邛竹做的手杖。
- 雅称鹿皮冠:正好配戴鹿皮制的帽子。
- 归学严陵隐:回乡去学习严子陵隐居的故事。
- 春江把钓竿:在春天的江边钓鱼。
【赏析】
《答李十二白同寻西山隐士不遇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与友人李白天宝年间(742~752年)游访名山胜地,寻找隐士不遇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分上下两首,此诗为上篇,写诗人在山间漫游所见所感。
诗的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朔气集林端,山城旅服单。”朔气即北风,说明此时正是隆冬时节;“林端”指山林之北。山城旅服单,意谓在这寒冷的季节里,山城中的人们还穿着单薄的衣服。“朔气集”“旅服单”四字,既写出了环境的恶劣,又暗示了诗人心情的抑郁。
第三、四句写天边的云彩,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辛。“南云愁漫切,旧雨重相看。”南云,指南方的云;漫切,指云彩浓密而密集;旧雨,指老友。诗人说,南方的阴云越积越密,我们久别的朋友又见面了,这是令人高兴的事。但“旧雨重相看”,又不免引起别离的伤感,因为“愁”字已透露出这种情绪。
五六句写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遂有绨袍恋,非徒短褐完。”遂有,于是便有了;绨袍,指粗丝织成的袍子,这里泛指赠送的礼物。这句意思是说:自从上次我送你绨袍以来,我对你的怀念就更加深厚了。这两句是说:自从上次送绨袍给你之后,我对你的感情就更加深厚了,所以现在要再次送给你一件新的。“遂有”、“非徒”两个词,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感情色彩。
七八句写诗人对于这份厚礼的珍视:“恩华今日赐,脱赠古人难。”恩华,指皇帝恩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皇帝对我的恩宠今天降临于我头上,但如果把这个厚皮袍送给一个人,那人是不会珍惜的。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脱赠古人难”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王导初渡江,尝求都督二十人。周凯请将军二人督护百人已下。温峤曰:‘不然。若使臣得三十人督护,可无惧矣。’导笑曰:‘但恐卿欲作督护,拟今日公府八处郎耳!’”意思是王导想当都督,可是周凯只要求将军,不许带太多的人,刘温峤则要三十个人,可见他多么看重自己。这里的“脱赠古人难”就是借用这个意思来表达诗人对厚皮袍的喜爱程度。
第九、十句写诗人对朋友的关怀和体贴之情:“饰岂三英贵,身逾万石寒。”三英,指三国时的三个名将关羽、张飞、马超。万石,指汉丞相萧何封侯一万石俸禄。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即使用珍贵的貂狐狐皮来做帽饰,也不如用它来暖和自己的身体来得重要。这两句表明诗人虽然十分珍视厚皮袍,但也更看重自己的健康。诗人用“身逾万石”来形容自己的体质,用反衬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对健康的关心。“身逾万石寒”一句中的“寒”字,既是形容体寒,又是比喻自己的处境艰难。
第十一、十二两句写诗人对朋友生活的关心和体贴:“絺衣风习习,葛屦露漙漙。”絺(chi),一种细葛布。葛屦,指用葛草做成的鞋。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细葛布衣服在微风中轻轻飘扬,葛草鞋在露水中打湿了,水珠滚滚。这里诗人通过对细葛布衣服和葛草鞋的具体描写,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
第十三、十四两句写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轻暖非吾好,凄其值岁阑。”轻暖,指穿薄衣服;值,当;岁阑,指年终。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轻薄温暖不是我喜欢的,因为这凄凉的天气已经快到了年终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冬天的喜爱以及对秋天的喜爱。
最后一联写诗人回到故乡后的生活态度:“堪陪邛竹杖,雅称鹿皮冠。”邛竹杖,邛郡出产的一种细竹制成的手杖;鹿皮冠,鹿皮做的帽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可以陪你拿着邛竹的手杖,也可以和你戴着鹿皮帽子。这两句是说:我可以陪你拿着邛竹的手杖,也可以和你戴着鹿皮帽子。这里诗人通过“堪陪”一词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尊敬。
本诗是李白游历名山时所写的一首诗,其中蕴含着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