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峰下邑,雾堞卷江清。
客路逢人日,山光遍子城。
桂浆留燠在,菜甲迸寒生。
一嚼夸风味,何如糁玉羹。
【译文】
在飞云峰下邑县,雾气缭绕江水清澈。
客路逢人日,山光遍子城。
桂浆留温热在,菜甲迸寒生。
一嚼夸风味,何如糁玉羹。
【注释】
正月四日:农历正月初一。惠州:宋代州名,治所在今广东惠阳。发舟:扬帆启航。广州:宋代州名,治所在今广东广州。
其三:这是第三首诗。
邑县:县城。
雾堞(dié):城墙上的垛口。卷:环绕。江清:指江面波平如镜。
客路:旅途。人日:即人日节,为一年中春分之始,古人以春分为正旦,故有“人日”之称。
山光:山景的光彩。子城:指广州城。
桂浆:桂花酿造的酒。燠(yù):暖和。
菜甲:指蔬菜。迸(bèng)寒生:冒出了寒气。
脍(kuài):细切的肉或鱼。
糁(sǎn):撒。玉羹:指用各种珍美食材做成的汤羹,喻为佳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元丰七年(1084年)二月十九日至二十八日在惠州任太守时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前两句写景,写诗人在广州途中所经历的景物;后两句抒情,表达对故乡风物的深情怀念。
开头两句描写从惠州出发时沿途所见到的景象。首句写地点,点明诗人的目的地是广州,而由惠州到广州,又是经过一段漫长的旅程。次句写途中所见,突出两个特点:一是山光秀美、风光无限;二是江水澄澈、江面无波。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的一路行乐,又写出了诗人对家乡景色的眷恋之情。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中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风物的深深思念。“桂浆”二句是说,在旅途中,他品尝着故乡的美酒;那鲜美可口的食物,也让人回味无穷。然而,与这些相比,他还是更喜欢家乡的美食佳肴。这既是对故乡美味的赞美,也是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的抒发。
最后两句是对故乡风物的美好祝愿,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既有对故乡风物的赞美,又有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读来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