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商鞅之信而不暴,具介甫之才而不偏,变法胜前人,箕宿有灵善其后;
合汉宋诸儒以求通,考亚欧诸政以求适,救时失良相,泰山安仰哭其私。

【注释】

商鞅:战国时奏国改革家,实行变法。汉文帝、景帝时,曾三次下诏求贤者,以接替自己。张之洞(1837-1909):清末大臣、洋务派首领之一,字孝达,号香涛。“联”指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种体裁。

【赏析】

此诗为挽张之洞之作。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号抱冰老人,湖南长沙人。清光绪举人,历任湖广总督等职。他主张中体西用,力主自强。戊戌维新失败后,被慈禧太后下令逮捕,于1909年11月20日死于狱中。

“守商鞅之信而不暴”,句中的“商鞅”是指商鞅变法。商鞅(公元前395-前338年)是战国中期的政治家,卫国人。他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这里说“守商鞅之信”,就是说要继承商鞅变法的精神。“守商鞅之信而不暴”,意思是说,要继承商鞅变法的精神,但又不要像他那样残酷无情。这里的“暴”指的是残暴。

“具介甫之才而不偏”,句中的“介甫”是指王安石(1021-1086年)。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改革家,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国家富强起来。这里说“具介甫之才”,就是说他有王安石那样的才能。但是他又不会像王安石那样偏听偏信,而是会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这里的“偏”指的是片面。

“变法胜前人”,意思是说,他的变法比前人高明多了。这里的“胜”是胜过的意思。

“箕宿有灵善其后”,句中的“箕宿”是指二十八宿之一,属东方青龙七宿的第五宿。古人认为星宿能预示吉凶,所以这里说“箕宿有灵善其后”。意思是说,上天已经给后人留下了指示了。

“合汉宋诸儒以求通”,这句说的是,他能够吸收汉代和宋代儒家学者的思想精华。这里的“汉宋诸儒”就是指汉代的儒学和宋代的理学。这两派的儒学都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这里的“求通”是指求得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考亚欧诸政以求适”,意思是说,他还考察了亚洲和欧洲的各种政治制度来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里的“亚欧诸政”就是指亚洲和欧洲的政治制度。

“救时失良相,泰山安仰哭其私”,意思是说,他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国家,使国家免受灾难。这里说他救了国家的大难,就像泰山一样巍峨耸立,人们仰望它,都会因为感激他的恩情而流下眼泪。这里的“救时”是挽救国家危难的意思,“失良相”是指失去了一位好的宰相或领导人,“泰山安仰哭其私”意思是说,人们会因为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而尊敬他,并为他流泪。这里的“仰哭”是指尊敬和怀念。

这首诗赞扬了张之洞在国家危难时期挺身而出,挽救了国家的大难,成为人们所尊敬和怀念的对象。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他个人品德的赞赏和对他的事业的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