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歌船歇,澄流杳若空。
倒峰湖气上,孤棹月明中。
听曲怜司马,题诗忆远公。
鄂王坟畔树,一夜起秋风。

【注释】

夜泛西湖:夜晚泛舟游西湖。泛,泛舟。

日暮歌船歇:太阳落山了,歌声也停了。歇,停止。

澄流杳若空:清澈的湖流好像空虚一样。杳,幽深的样子。

倒峰:指孤峰。倒,反着。

湖气上:湖面上的雾气升向空中。气,水蒸气或雾。

孤棹月明中:一叶孤舟在月光下航行。棹(zhào),划桨。

听曲怜司马:听曲声而同情于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的辞赋家,相传他曾为卓文君写《长门赋》,卓文君因之而复得贵婿。这里以司马相如自比,表示对爱情的向往。

题诗忆远公:在诗题上题写“远公”,怀念东晋名僧慧远大师。远公是慧远的号,这里借指他。远公曾在庐山讲经,后来隐居剡溪口的东林寺。作者在这里以远公自况,表明自己志趣与高洁。

鄂王坟畔树,一夜起秋风:鄂王即宋孝宗赵昚,南宋开国皇帝。他曾任荆湖制置使,驻守鄂州,因此称鄂王。鄂王坟是鄂州城西的一座墓园,相传为鄂王岳飞的葬地。诗人以鄂王坟畔的树木为象征,表示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心。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冬,诗人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乘舟游西湖。诗人在西湖边停船休息之际,触景生情,遂有感于怀。全诗四首。此诗为其中之一。诗人用“夜泛”二字点明时间、地点,并以“日暮歌船歇”一句渲染氛围。“日暮歌船歇”既交代了时间又是全诗的总纲,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沉静、哀婉、含蓄蕴藉、意境深邃。

“澄流杳若空”句,写夜泊西湖所见景色。“澄”,清澈透明,“杳”(yǎo)幽深的样子,“若空”形容水天一色,浑然一体。“倒峰湖气上”,写夜泊后所见景象。“倒峰”,指孤峰,也就是现在的南高峰;“湖气”指湖面上的雾气;“上”,动词,向上升起;“孤棹月明中”,写夜泊后所见景象。“孤棹”,孤舟;“月明”,明亮的月光;“中”,中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湖面上升起雾气,犹如天空中的云朵;湖面上的小船,在明亮的月光里航行。

三、四两句写诗人的感受,由景及人。“听曲怜司马”,意思是听了曲声而同情于司马相如,因为司马相如曾为卓文君写《长门赋》;“题诗忆远公”,意思是在诗题上题写“远公”,怀念东晋名僧慧远大师。“司马相如有感于卓文君而作《长门赋》,所以后人常以‘长门’为悲苦失意的象征。远公则是东晋僧人,隐居于浙江天目山的灵隐寺中。他曾经在山中讲经说法,并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佛理文章,后人称之为“东林八绝”。这里以司马相如自比,表示对爱情的向往。诗人在这里以远公自况,表明自己志趣与高洁。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情:站在鄂王坟畔的树上,望着一轮明月徐徐升起,不禁感慨万端。鄂王即宋孝宗赵昚(shèn),南宋开国皇帝。他曾任荆湖制置使,驻军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因而被尊称为鄂王。赵昚的墓冢就在现在的武昌蛇山脚下。诗人以鄂王坟畔的树木为象征,表示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