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天心厌,颠狂风雨来。
几年频见惯,今日更奇哉。
叶落飘檐瓦,光腾起劫灰。
由来烽火地,昏黑不须哀。
丙辰(唐玄宗天宝三载)仲秋初旬,值怪雨狂风。
自是天心厌(厌,讨厌),颠狂风雨来。
几年频见惯(频见,多次看见),今日更奇哉(更,更加奇异)。
叶落飘檐瓦,光腾起劫灰(劫灰,指战乱后残破的瓦砾)。
由来烽火地,昏黑不须哀(由来,历来;哀,悲哀)。
赏析:诗人以“天心”开头,表明了对时政的不满和愤怒。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担忧。
丙辰(唐玄宗天宝三载)仲秋初旬,值怪雨狂风。
这是第一句诗,描述了诗人在仲秋初旬遇到奇怪天气的现象。”丙辰”是古代的纪年方式,这里指的是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三载)。”仲秋”是指农历的八月,而”初旬”表示在这个月份的第几天。”值怪雨狂风”则说明这个时期有异常的雨水和狂风天气。
自是天心厌,颠狂风雨来。
这是第二句诗,诗人认为这些天气现象是由上天所厌恶所致。在这里,“天心”可以理解为天意或天意的化身。而“颠狂风雨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天气现象的不满和愤怒。诗人认为这种天气是上天对他的愤怒的表现。
几年频见惯,今日更奇哉。
这是第三句诗,诗人回忆起过去几年中经常遇到的这种天气现象。在这里,“频见惯”表示这种天气已经变得司空见惯。然而现在的情况更为奇特,因为这次的天气现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情况的惊讶和担忧。
叶落飘檐瓦,光腾起劫灰。
这是第四句诗,诗人观察到树叶落下飘落在屋檐上,然后被风吹起。这里的“飘檐瓦”形象地描绘了风力的强大。同时,“光腾起劫灰”意味着这场风暴摧毁了许多房屋和建筑。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破坏的深刻印象。
由来烽火地,昏黑不须哀。
这是最后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和黑暗的看法。在这里,“由来烽火地”表示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战争。“昏黑不须哀”则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无需感到悲哀。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带来的苦难和毁灭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