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生楚岸,檀栾映沧波。
天寒倚翠袖,日暮愁湘娥。
春雨抽新丛,森森郁中阿。
而何阶前筱,攒出如蒿莪。
托根一失所,过者寻斧柯。
贞坚不自保,咫尺婴祸罗。
嗟彼当门兰,芳馥将如何?

古风诗意赏析《拟古》

《拟古》是一首描绘斑竹生长在楚国岸边的诗,其意境深远且富有哲理。许湄用“斑竹生楚岸,檀栾映沧波”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古韵的场景中。这里的“楚岸”不仅指地理之边,也象征着一种文化或思想的边界,而“檀栾”则形容竹子色彩鲜明、挺拔的姿态。

诗人接着描述了竹子随着天寒倚靠翠袖,日暮时分愁湘娥的景象,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像是对人生苦乐无常的感慨。这种描写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为丰富,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转入对春雨过后新竹丛生的描述,用“森森郁中阿”来表现竹林的浓密和生命力,“而何阶前筱,攒出如蒿莪”则通过具体植物的形象比喻,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生不息。这种细腻的观察与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顽强。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竹子失根之悲,以及人们对于生命安全的担忧。通过对比“托根一失所,过者寻斧柯”与“贞坚不自保,咫尺婴祸罗”,诗人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这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也是对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的思考。

在这首诗中,许湄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语言,使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张力。他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引发读者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深层次思考。

《拟古》是一首集自然美、哲理思考于一体的佳作。它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更引发了对生命意义及社会伦理的深刻反思。这是一首能够在阅读中引人深思的诗作,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