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有廿三,闹吵吵白叟黄童,赏此乍暖乍寒天气;
班名四六,乱纷纷高冠长剑,演出半文半武排场。
【注释】
- 庙下:指戏台下的广场。春社:古代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又称“迎土地”。春社是农历二月初二。
- 白叟黄童:指老少男女,形容人很多。
- 赏此乍暖乍寒天气:欣赏这忽暖忽冷的春天天气。
- 班名四六:指戏曲行当,即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和末、杂两大行当。四六就是指生、末两个行当(生、旦)。
- 半文半武:指戏剧表演中的文武场面交错出现,如生角中夹杂有武打场面,武角中夹杂有文戏场面等。
- “乱纷纷”三句:形容演员阵容复杂。高冠:指戴高帽。长剑:指持长剑。演出:指戏剧表演。
【赏析】
《庙下春社戏台联》是一首描写戏剧舞台实况的诗,作者通过对春社庙会期间各种戏剧角色的生动形象刻画,表达了自己在观看热闹而复杂的戏剧演出时的感慨。
首句“湾有廿三,闹吵吵白叟黄童”,描绘了庙会上热闹非凡的场景,众多老人小孩聚集在一起,欢声笑语,好不热闹。诗人以“闹吵吵”来形容庙会的热闹程度,用“白叟黄童”来代表老年人和孩子,表现出人们在春社庙会上欢乐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次句“班名四六,乱纷纷高冠长剑”,则通过戏剧行当的描述,展现了戏剧演员阵容的复杂。“班名四六”指的是戏台上的四种角色,生、旦、净、丑;“乱纷纷”则形容演员们各怀心事,有的拿着长剑,有的佩戴着高冠,他们或文或武,各有千秋,共同组成了一个多彩的戏剧世界。
第三、四句进一步描写了戏剧表演的精彩场景:“演出半文半武排场”,既有文戏也有武戏,既有文雅的一面也有粗犷的一面,展示了戏剧表演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乱纷纷”也暗含了对这种复杂局面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春社庙会上戏剧演出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通过生动的笔触,将戏剧表演的细节展现出来,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的春社庙会之中,感受到了那种欢声笑语和热闹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