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窑湾多墓田,凄风馁鬼哭年年。
最愁野外人踪少,荒冢昏黄狐兔穿。
注释1:饮城南会馆即事口占 其三 (丁丑,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
注释2:城北窑湾多墓田:城北的窑湾有许多墓地。
注释3:凄风馁鬼哭年年:凄凉的秋风和饿鬼的哭泣声一年年地回荡。
注释4:最愁野外人踪少:在空旷的地方最让人感到忧愁。
注释5:荒冢昏黄狐兔穿:荒废的坟墓里,昏暗的光线下,狐狸兔子穿梭而过。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城南会馆即景所感,表达了对荒凉景象的忧虑之情。首句以“城北窑湾”开篇,点明了地点;“多墓田”进一步描绘了墓地的密集,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下来,“凄风馁鬼哭年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凄凉的秋风吹向了荒凉的坟地,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最愁野外人踪少”,则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空旷无人的景象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最后一句“荒冢昏黄狐兔穿”,更是将荒凉的景象推向了高潮,通过描写狐狸、兔子等动物在荒冢中穿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凄凉局面的无奈和悲哀。全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