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帆镇日忘舟行,时讶床头金铁鸣。
过尽严滩七十里,隔篷惟听画眉声。
【注释】
挂帆镇日忘舟行:意思是说,我整天挂起帆篷,忘记了船的行驶。
时讶床头金铁鸣:意思是说,时而听到床头有金属相碰的声音。
过尽严滩七十里:意思是说,经过了很多险滩,一共走了七十里。
隔篷惟听画眉声:意思是说,隔着船篷只能听见船夫唱着山歌。
【赏析】
此诗是作者赴睦州途中所作。诗人在甲戌年九月二日(1874年)从杭州出发,一路风顺地到达睦州,沿途所见景色如画,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挂帆镇日忘舟行”,写诗人挂帆远行的情景。挂帆远行,是古代出使、远游、经商等外出的人常用的一种方式。在这里,诗人通过自己挂帆远行的经历来表达自己对这次旅行的期待和兴奋之情。挂帆远行,意味着告别熟悉的环境,踏上新的征程;而挂帆远行,也意味着摆脱日常的琐事和烦恼,全身心地投入到旅行中。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即人们总是喜欢追求新奇的事物和体验,而不愿安于现状。
第二句“时讶床头金铁鸣”,写诗人在旅途中偶尔听到金属撞击的声音。这里的“金铁”指的是船上的各种工具和设备,如桅杆、绳索、锚等。这些工具都是用来支撑船只、保证航行安全的。当它们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是金属碰撞的声音一样。这种声音虽然微弱,但却给诗人带来了一种新奇的体验和感受,让他感到惊讶不已。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也反映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观。
接下来两句“过尽严滩七十里,隔篷惟听画眉声”,写诗人经过险滩的经历以及与船夫之间的互动。严滩,是指水流湍急的江流中那些险峻的滩涂地带,往往需要船只小心翼翼地行驶才能通过。诗人经过这些险滩,经过了七十里的艰难路程,才到达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他只能通过船夫们所唱的山歌来欣赏周围的美景,聆听他们的歌声。这里的“隔篷惟听画眉声”,意思是说,隔着船篷只能听见船夫们唱着山歌的声音。画眉鸟是一种生活在山林中的鸟类,它的叫声婉转动听,常常被人们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者人。这里的“唯听画眉声”,则是诗人通过船夫们的歌声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最后一句“过尽严滩七十里,隔篷惟听画眉声”,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经历的感慨和总结。经过七十里的艰险旅程,诗人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他只能通过船夫们的歌声来欣赏周围的美景,聆听他们的歌声。这种体验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魅力。同时,他也意识到,生活中还有很多未知的挑战等待着他去面对和克服。因此,他决心要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不断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