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昏月黑川途悬,遥传犬吠稀人烟。
眼花倒走岸旁树,欲落不落星在天。
人生进取勿可恃,苍蝇附骥亦千里。
云何浮沉付刳木,不鉴止水鉴流水。
水能载舟水覆舟,见危于盛明于忧。
载舟覆舟一间耳,不如徒踪淩沧洲。
鱼龙夜啸海童泣,环瀛如盎天如笠。
黑风卷日天外来,百幅洪涛猝僵立。
吁嗟神禹椎鸿蒙,决荡万变天无功。
横江击楫崖山舰,涉川忠信谁与同。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舟行
灯昏月黑川途悬,遥传犬吠稀人烟。
眼花倒走岸旁树,欲落不落星在天。
人生进取勿可恃,苍蝇附骥亦千里。
云何浮沉付刳木,不鉴止水鉴流水。
水能载舟水覆舟,见危于盛明于忧。
载舟覆舟一间耳,不如徒踪淩沧洲。
鱼龙夜啸海童泣,环瀛如盎天如笠。
黑风卷日天外来,百幅洪涛猝僵立。
吁嗟神禹椎鸿蒙,决荡万变天无功。
横江击楫崖山舰,涉川忠信谁与同。

我们对每一句进行详细分析:

  1. 诗的第一句“灯昏月黑川途悬”,描绘了夜晚航行时,灯光昏暗、月亮隐藏在乌云后的景象,使得路途显得更加遥远和不确定。同时,这句也暗示了诗人在行进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或挑战。

  2. 第二句“遥传犬吠稀人烟”,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寂静和荒凉,以及与世隔绝的感觉。这里的“犬吠”和“人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3. 第三句“眼花倒走岸旁树”,表达了诗人在黑暗中行走的困难和恐惧。这里的“眼花”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黑暗中的迷茫和困惑,而“倒走”则暗示了诗人在行走过程中的不稳定和摇摆。

  4. 第四句“欲落不落星在天”,通过星星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迷茫。这里的“欲落”和“不落”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5. 第五句“人生进取勿可恃”,直接点明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这里的“进取”和“勿可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强调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和险阻。

  6. 第六句“苍蝇附骥亦千里”,用苍蝇和骥马的比喻,表达了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可能凭借机遇获得成功。这里既有讽刺也有鼓励之意,提醒人们不要小看任何事物。

  7. 第七句“云何浮沉付刳木”,继续探讨人生的无常和变化。这里的“浮沉”和“刳木”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起起落落,而“云何”则表示对这一切的不解和困惑。

  8. 第八句“不鉴止水鉴流水”,通过水的比喻,强调了观察问题时要全面和深入。这里的“止水”和“流水”形象地描绘了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方式,提醒人们不要只看表面现象。

  9. 第九句“水能载舟水覆舟”,通过水的比喻,表达了事物的两面性。这里的“载舟”和“覆舟”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双重性质,而“间耳”则表示这只是一个普遍现象。

  10. 第十句“不如徒踪淩沧洲”,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妥协。这里的“徒踪”和“凌沧洲”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行动和决心,而“不如”则表示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11. 第十一句“鱼龙夜啸海童泣”,描绘了海洋中的生物在夜晚的哀鸣,象征着自然界的悲壮和凄凉。这里的“鱼龙”和“海童泣”形象地描绘了海洋生物的生活状态,而“环瀛如盎天如笠”则进一步强调了海洋的浩瀚和天空的辽阔。

  12. 第十二句“黑风卷日天外来”,通过黑风的比喻,表达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威猛。这里的“黑风”和“卷日”形象地描绘了风的力量和太阳被卷起的场景,而“天外来”则表示这种力量是突如其来的。

  13. 第十三句“百幅洪涛猝僵立”,通过洪涛的比喻,表达了大自然的力量之大难以抵挡。这里的“百幅”和“洪涛”形象地描绘了波涛的壮观和力量,而“猝僵立”则表示这种力量是突然爆发的。

  14. 第十四句“吁嗟神禹椎鸿蒙”,通过神禹的比喻,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敬仰。这里的“神禹”和“椎鸿蒙”形象地描绘了神禹的伟大和智慧,而“决荡万变天无功”则表示虽然神禹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最终无法改变自然法则。

  15. 第十五句“横江击楫崖山舰”,描绘了古代战争中的英雄气概和英勇行为。这里的“横江”和“击楫”形象地描绘了战斗场景和勇士的决心,而“崖山舰”则表示这是一次重大的胜利。

  16. 第十六句“涉川忠信谁与同”,表达了诗人对于忠信之士的赞赏和认同。这里的“涉川”和“忠信”形象地描绘了忠诚和诚信的品质,而“谁与同”则表示只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与之为伍。

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意象、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感慨。通过对每一个诗句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