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初白杏花红,杨柳千条拂面风。
野店酒旗寒雨外,江村渔艇夕阳中。
地经门巷芳篱熟,节近蚕桑春箔同。
且喜芊绵青草路,竹窗书墅往来通。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某个时间再次拜访某地,所见所感。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再访赓上:
- 李花初白杏花红:描述了春天里两种不同颜色的花朵盛开的景象,李花(白色的)和杏花(红色的)。
- 杨柳千条拂面风:春天的微风吹过,柳树的枝条轻轻拂过面部。
译文:
在春风中,李花已白,而杏花却显得格外鲜艳。细长的柳条随风轻拂,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注释:
“李花”指的是白色的花朵;“杏花”指的是红色的花朵。
“杨柳”是春季常见的植物,象征着生命与活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从色彩到气息都被生动地描绘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中的“李花”和“杏花”代表了春天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而“千条柳条”则形象地描述了春日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联:“野店酒旗寒雨外,江村渔艇夕阳中。”
- 野店酒旗寒雨外:描述了一个在风雨中仍屹立不倒的小酒馆,酒旗在风中飘扬,给人一种坚韧不拔的感觉。
- 江村渔艇夕阳中:描绘了傍晚时分,渔民们乘着渔船在夕阳下归家的情景。
译文: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来到了一家小酒馆,看到酒旗在风中摇曳。而在远处的江村,渔民们正在夕阳下回家。
注释:
“野店”可能意味着一个小旅馆或客栈。
“江村”通常指的是靠江边的小村庄。
“渔艇”指的是渔船。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传达出了一种宁静而又坚韧的氛围。风雨中的小酒馆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而江村渔艇则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种对比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第三联:“地经门巷芳篱熟,节近蚕桑春箔同。”
- 地经门巷芳篱熟:描述了春天时,经过长时间的雨水洗礼后,庭院里的花草已经长得很茂盛了。
- 节近蚕桑春箔同:春天是蚕丝生产的时节,也是人们准备做蚕丝被的时候。这里的“箔”可能是指制作蚕丝被时的布料。
译文:
经过雨水的滋润,院子里的花草已经长得非常茂盛了。随着春天的到来,人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迎接蚕丝的生产季节。
注释:
“地经”可能是指庭院或土地经过雨水的滋润后变得更加肥沃。
“节近”可能是指季节接近或者节日即将到来。
“蚕桑”是指养蚕和缫丝的过程,这是传统的农业活动之一。
赏析:
第三联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田园生活,从花草的茂盛到人们开始准备蚕丝的生产,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农耕文化的尊重和依赖。
第四联:“且喜芊绵青草路,竹窗书墅往来通。”
- 且喜芊绵青草路:表示非常高兴因为有了这样一条青翠的小路。
- 竹窗书墅往来通:描述了竹林环绕的房子,以及书籍的书房和来往的人之间的联系。
译文:
我很高兴有这样的一条青翠小路,它可以让我沿着这条小道悠闲地散步。此外,我还可以欣赏到周围美丽的竹子和书籍的书房,还有来往的人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注释:
“芊绵”形容道路两旁的草木茂盛的样子。
“竹窗书墅”可能是指竹林环绕的房子以及里面的书房和书架等设施。
“往来通”表示这些地方之间有方便的交通连接。
赏析:
最后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和人文环境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和谐、宁静的生活状态。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