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事已属吕公著;天下同哭韩荆州。
【注释】吕公著:吕大防字伯庸,元祐时名臣。韩荆州: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吕、韩皆唐人所景仰。
【赏析】此联是挽张百熙的对联,上句以吕公著比吕百熙为贤,下句以韩荆州比吕百熙为才。全联赞扬张百熙的品德才华。吕公著与韩琦同朝共政,吕大防称其“天下奇男子”,韩琦则称赞其“器识宏远”。张百熙在任学部尚书期间,与蔡元培等提倡新思想,反对顽固派。他为人宽厚,待人诚恳,不尚名利,深受人们的爱戴。
国事已属吕公著;天下同哭韩荆州。
【注释】吕公著:吕大防字伯庸,元祐时名臣。韩荆州: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吕、韩皆唐人所景仰。
【赏析】此联是挽张百熙的对联,上句以吕公著比吕百熙为贤,下句以韩荆州比吕百熙为才。全联赞扬张百熙的品德才华。吕公著与韩琦同朝共政,吕大防称其“天下奇男子”,韩琦则称赞其“器识宏远”。张百熙在任学部尚书期间,与蔡元培等提倡新思想,反对顽固派。他为人宽厚,待人诚恳,不尚名利,深受人们的爱戴。
【注释】吕公著:吕大防字伯庸,元祐时名臣。韩荆州: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吕、韩皆唐人所景仰。 【赏析】此联是挽张百熙的对联,上句以吕公著比吕百熙为贤,下句以韩荆州比吕百熙为才。全联赞扬张百熙的品德才华。吕公著与韩琦同朝共政,吕大防称其“天下奇男子”,韩琦则称赞其“器识宏远”。张百熙在任学部尚书期间,与蔡元培等提倡新思想,反对顽固派。他为人宽厚,待人诚恳,不尚名利,深受人们的爱戴
注释: 知枢密使,即担任枢密使,掌管军事机密。契丹,指契丹族的君主。双彦国,指两个杰出的人才。 大富贵亦寿考,福德无量,宋元明后一汾阳。大富贵,指地位高、财富多。福德无量,指福泽无穷。宋元明后,指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一汾阳,指唐代汾阳王郭子仪。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挽联,用以赞美郭嵩焘的一生。郭嵩焘是清朝的一位官员,他曾任枢密使,掌管军事机密。他在中外有声望,仁智勇兼备,是两个杰出的人才
这首诗是关于曾纪泽的,他是清朝的一位大臣。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挽曾纪泽联 - 解释: 这是一首悼念曾纪泽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其忠诚和才能的赞赏。 - 译文: 曾记在受命于危难之际,曾公(指曾纪泽)折冲尊俎之地,其坚定的意志和决心,让所有敌人都感到恐惧,他怎能分出生死?八万里外,他终于胜利归来,皇帝赞许他的英勇,特地倚重他的长才来管理国家事务。 - 注释: - 奉命危难之秋
【注释】: 1. 道在中行:语出《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说:士人立志于道德、理想,而以贫穷为耻辱的,是不足以和他谈论的。 2. 守旧:指固守旧有的思想观念; 3. 趋新:指追逐新的思潮,思想观点; 4. 浩落古今同一体:意即古今的兴替盛衰,没有多大差别。浩:广大无边,形容广阔无垠。落:衰落。古今:古代和现今。同一体:是同一个体,指一个事物的总体或整体。 5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时,可以从修辞、用词、句式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联的赏析能力。对联,即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由上联、下联两部分组成,一般为七字句,上下句要字数相同,音调相对。对联的一般要求有:结构一致,平仄相合;内容相关,语意连贯;形式工整,音韵和谐;简练明快,自然贴切。解答此题时,先写出对联的内容
【解析】 这是一副七言联。上联的“经文纬武”指《周易》和《尚书》,下联的“道随运往”指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因果”,儒家的“中庸”。这副对联的意思是:曾国藩天资聪慧、才华横溢;他精通《周易》和《尚书》,善于治理国家。曾国藩一生行止合乎道德标准,所以死后谥号“文正公”;他生逢其时,功在国家,所以死后谥号“忠襄”。 【答案】 挽曾国藩联 天挺人豪,经文纬武;道随运往,生荣死哀 译文 曾国藩天资聪慧
【注释】 地辟:大地开辟。三摩:佛教中指心、行、果三种修行的法则。佛界;成佛的境界。天留:天上留下。一塔:即佛塔。镇:镇住。禅山,禅宗的寺院。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经堂寺的诗。“地辟三摩成佛界”两句说,大地是开垦出来的,三摩地是修证到的成佛境界;“天留一塔镇禅山”两句说,天公留下一座佛塔镇住禅宗之山。此诗把佛祖的教化与人间的景观融为一体,构思巧妙,意境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