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辟三摩成佛界;天留一塔镇禅山。
【注释】
地辟:大地开辟。三摩:佛教中指心、行、果三种修行的法则。佛界;成佛的境界。天留:天上留下。一塔:即佛塔。镇:镇住。禅山,禅宗的寺院。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经堂寺的诗。“地辟三摩成佛界”两句说,大地是开垦出来的,三摩地是修证到的成佛境界;“天留一塔镇禅山”两句说,天公留下一座佛塔镇住禅宗之山。此诗把佛祖的教化与人间的景观融为一体,构思巧妙,意境高远。
地辟三摩成佛界;天留一塔镇禅山。
【注释】
地辟:大地开辟。三摩:佛教中指心、行、果三种修行的法则。佛界;成佛的境界。天留:天上留下。一塔:即佛塔。镇:镇住。禅山,禅宗的寺院。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经堂寺的诗。“地辟三摩成佛界”两句说,大地是开垦出来的,三摩地是修证到的成佛境界;“天留一塔镇禅山”两句说,天公留下一座佛塔镇住禅宗之山。此诗把佛祖的教化与人间的景观融为一体,构思巧妙,意境高远。
【注释】 地辟:大地开辟。三摩:佛教中指心、行、果三种修行的法则。佛界;成佛的境界。天留:天上留下。一塔:即佛塔。镇:镇住。禅山,禅宗的寺院。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经堂寺的诗。“地辟三摩成佛界”两句说,大地是开垦出来的,三摩地是修证到的成佛境界;“天留一塔镇禅山”两句说,天公留下一座佛塔镇住禅宗之山。此诗把佛祖的教化与人间的景观融为一体,构思巧妙,意境高远
曹秉浚是清代著名诗人。 曹秉浚字朗川,号梅溪,广东番禺人。他是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的二甲进士。其生平经历丰富,曾历任翰林院编修、福建学政以及江西南昌府知府等职。在文学成就上,曹秉浚的创作涉及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尤其在联句方面有独到之处,留下了《佛山经堂寺联》这样的名作
【解析】 这是一副七言联。上联的“经文纬武”指《周易》和《尚书》,下联的“道随运往”指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因果”,儒家的“中庸”。这副对联的意思是:曾国藩天资聪慧、才华横溢;他精通《周易》和《尚书》,善于治理国家。曾国藩一生行止合乎道德标准,所以死后谥号“文正公”;他生逢其时,功在国家,所以死后谥号“忠襄”。 【答案】 挽曾国藩联 天挺人豪,经文纬武;道随运往,生荣死哀 译文 曾国藩天资聪慧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时,可以从修辞、用词、句式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联的赏析能力。对联,即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由上联、下联两部分组成,一般为七字句,上下句要字数相同,音调相对。对联的一般要求有:结构一致,平仄相合;内容相关,语意连贯;形式工整,音韵和谐;简练明快,自然贴切。解答此题时,先写出对联的内容
【注释】吕公著:吕大防字伯庸,元祐时名臣。韩荆州: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吕、韩皆唐人所景仰。 【赏析】此联是挽张百熙的对联,上句以吕公著比吕百熙为贤,下句以韩荆州比吕百熙为才。全联赞扬张百熙的品德才华。吕公著与韩琦同朝共政,吕大防称其“天下奇男子”,韩琦则称赞其“器识宏远”。张百熙在任学部尚书期间,与蔡元培等提倡新思想,反对顽固派。他为人宽厚,待人诚恳,不尚名利,深受人们的爱戴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名著名篇、背诵默写诗文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了解古诗文内容,把握其思想情感,明确题目要求,注意通假字、重点字词的写法等。本题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慈利教谕署联”是全诗的第一句,“慈利”是地名,这里指慈利州,“教谕”是古代学官的名称。 【答案】 (1)百战余生,不知老之将至; (2)一命有责,须尽力所当为。译文
【注释】 地:指慈利教谕署。赤松: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名。旧游处:指当年曾在这里游玩。昆仑: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上有玉液,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所以称昆仑山为仙境。顶:山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慈利教谕署旧址的怀古之作。诗的前两句是说这个地方是赤松子曾经游玩的地方;后两句是说这里的人是从昆仑山顶上来的。诗人把历史和现实、仙界与人间巧妙地联系起来,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新疆省春联 马放牛归,是为乐国; 莺啼燕语,如在故乡。 注释:新疆省(指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春天来临,马群和牛羊回归家园,这是一片乐土;黄莺婉转歌唱,燕子呢喃细语,仿佛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新疆省春天的美景,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马群牛羊的归来象征着和平与宁静,而黄莺燕子的歌声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机。诗中还通过对比手法,将新疆省与家乡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