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载佯狂京洛间,荷衣不惹缁尘还。
浪游莫笑无奇获,曾见黄河与泰山。

【注释】

五载:五年。佯狂:假装疯癫,这里指隐居不仕。京洛间:京都洛阳之间。荷衣:荷叶做的衣裳,这里指隐者所服的道袍。缁尘:黑色衣服上的尘土,借指世俗之事。浪游:漫游。无奇获:没有收获。曾见黄河与泰山:黄河在北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泰山在东方,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两句诗表明诗人虽然漫游四方,但并没有虚度年华,他看到了黄河和泰山这样壮丽的景象,也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美。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所作,写于公元760年(大历五年)春天。当时杜甫已经离开长安,来到夔州(今四川奉节)。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杜甫与友人告别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首句“五载佯狂京洛间”,写自己在京洛之间的隐居生活。“佯狂”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厌恶,同时也表现出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里的“佯狂”,并不是真正的疯狂,而是诗人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对现实社会的独特看法。

次句“荷衣不惹缁尘还”,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诗人穿着荷叶做成的衣服,远离尘世的喧嚣,过着清静而淡泊的生活。这句诗中的“荷衣”、“缁尘”都是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后两句“浪游莫笑无奇获,曾见黄河与泰山”,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升华和发展。诗人认为,虽然他的漫游没有什么惊人的收获,但他却看到了黄河、泰山这样的伟大景观,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美。这里的“浪游”、“无奇获”都不是真的没有收获,而是诗人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同时,这句诗也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