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阜何坡陀,种梅绕山麓。
春鸟时一鸣,寒香满幽谷。
寂寂茅亭晚,齿齿石径曲。
会携陶令诗,披裘雪中读。
诗句解释:
- “北阜何坡陀” - 北边的山冈多么崎岖不平。
- “种梅绕山麓” - 山上的梅花环绕着山的底部。
- “春鸟时一鸣” - 春天的鸟儿不时地鸣叫。
- “寒香满幽谷” - 冷香充满幽深的山谷。
- “寂寂茅亭晚” - 寂静无声的茅草亭子在傍晚时分。
- “齿齿石径曲” - 弯曲的石头小路吱吱作响。
- “会携陶令诗” - 我准备带上陶潜的诗来读。
- “披裘雪中读” - 在雪中披上裘衣读书。
译文:
在崎岖的北侧山岗,种植着梅花环绕在山脚边。
春天的小鸟时常发出鸣叫,清幽的香气充满了深邃的山谷。
寂静的茅草亭子在傍晚时分,曲折的石头小径发出声响。
我打算带着陶潜的诗歌,在雪中披上大衣阅读。
关键词注释:
- 芙蓉岛十二咏:一种诗歌体裁,每篇诗都是对某一景象或事物的赞美。
- 北阜何坡陀:北侧的山冈起伏不平。
- 种梅绕山麓:山上种有梅树环绕着山脚。
- 春鸟时一鸣:春天的鸟偶尔发出叫声。
- 寒香满幽谷:冷香充满幽静的山谷。
- 寂寂茅亭晚:寂静无声的茅草亭子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安静。
- 齿齿石径曲:弯曲的石头小路发出吱吱的声音。
- 陶令诗:指东晋诗人陶潜(字渊明),他的诗文被广泛传颂。
- 披裘雪中读:在雪中穿上外衣阅读书籍。
赏析:
这首诗是《芙蓉岛十二咏》中的第五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中通过对北阜的描写,勾勒出了山丘的形态,以及春天梅花盛开、鸟儿鸣叫的场景,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通过“寂寂”“寒香”等词语,诗人表达了对这份宁静和美丽的珍惜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诗中提到“会携陶令诗,披裘雪中读”,暗示着诗人想要效仿陶潜的隐逸生活,通过阅读来享受这份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表达。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还蕴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