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禅成大觉,服药登上仙。
莲台挂珠络,鹤驾凌紫烟。
二者信可乐,乐在超人天。
以余忖量之,乐不如归田。
收得不赀身,谢此区中缘。
急扫岩畔屋,高步溪南阡。
云岚与烟翠,攒簇当我前。
饫以青精饭,濯以丹砂泉。
胸怀自开拓,耳目皆芳鲜。
一日惊悸去,二日忧烦蠲。
三日视听泯,有若婴儿然。
浑浑寒蠖蛰,蠕蠕春蚕眠。
不醒亦不寐,真息长绵绵。
化如入水雀,蜕比经秋蝉。
顿使凡骨换,还觉沉疴痊。
豁然一长啸,跃出羲皇先。
天地领空阔,日月忘推迁。
手攀河汉流,足踏崆峒颠。
蜉蝣悯群动,蜾裸视豪贤。
苟非知道者,斯理不易传。
【注释】
- 学禅:指学习佛教禅宗,大觉:指领悟到的佛理。
- 服药:指服用丹药。
- 莲台:即莲花座,指佛教中的法座。
- 鹤驾:指仙鹤乘坐的云气。
- 可乐:愉快,喜悦。
- 归田:回到田园之中。
- 不赀(wěi):不可计算,极多。
- 区中缘:指世俗之缘。
- 急扫:急速扫除。
- 岩畔屋:山崖边的小屋。
- 青精饭:一种道家炼制的绿色食物。
- 丹砂泉:一种道家炼制的药物泉水。
- 胸怀:心胸。
- 耳目:指听觉和视觉。
- 婴儿:婴儿,这里指婴儿般纯真、无忧无虑的状态。
- 寒蠖(èhuò):古代神话中的神人名,蛰居在地下。
- 蠕(rǔ)蠕:蠕动。
- 沉疴:长期未愈的重病。
- 豁然:豁然开朗的样子。
- 羲皇:指传说中的伏羲和神农,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 天地领空阔:天地之间空旷无物。
- 日月:指太阳和月亮。
- 河汉流:天河流动。
- 崆峒(kǒngtóng):山名,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西。
- 蜉蝣(fúyóu):昆虫,体小,生活在水中。
- 蜾(shān)䍴(lán):昆虫,形似蚕而大,生活在树上,吃桑叶。
- 苟非知道者,斯理不易传:如果不是明白事理的人,这些道理就不会流传下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修炼得道成仙的过程,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真理的向往之情。全诗以抒情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首联“学禅成大觉,服药登上仙。”描绘了诗人学禅修道、得道成仙的过程。诗人认为,通过学习禅宗,最终能够领悟到佛理,从而成为一位大彻大悟的圣人;而通过服用丹药,也能够达到升仙的目的。
颔联“莲台挂珠络,鹤驾凌紫烟。”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修炼过程中的场景。诗人想象着,自己在莲花台上修行,头顶挂着珍珠般的光环,脚下踩着紫色的烟霞。这一景象显得既神秘又庄严,充满了道教的气息。
颈联“二者信可乐,乐在超人天。”则是诗人对于这两种修炼方式的评价。他认为,通过学习禅宗和服用丹药这两种方式,确实能够获得快乐,但这种快乐并非来自于世俗的享受,而是来自于超越世俗的境界。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在于能够超越尘世,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尾联“收得不赀身,谢此区中缘。”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修炼成果的总结。诗人认为自己已经获得了极高的修为,可以脱离世间的种种束缚,不再受世俗的影响。他感谢自己曾经付出的努力,也感激那些帮助他得到这些成就的人们。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修炼过程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超脱尘世、追求真理的执着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道家哲学的认同和推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