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未老分司去,嗣后高人接踵难。
践诺断然先永叔,芙蓉溪畔一渔竿。
【注释】
欧阳文忠:即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韩子苍:指韩琦,字子苍。苏轼于熙宁九年(1076年)任杭州通判时,与韩琦有约,约定五十岁致仕,韩琦却先于苏轼七年而卒,故以“践言”为题。诗人事:诗人的事迹。颍水闲居士:欧阳修号颍州人,自号“六一居士”,故称“颍水闲居士”。十顷西湖:欧阳修晚年退居西湖之滨,筑室西湖之畔,自号“六一居士”。一钓竿:欧阳修晚年隐居西湖之滨,常以钓鱼为乐,故自称“一钓竿先生”。和之:和苏诗韵,即应和苏诗之意。乐天:白居易,字乐天。分司:分司官属。分司官属是指各地方长官的属员,在京城分司办公。苏轼曾于熙宁六年(1073年)出任杭州通判,分司办公。未老:《东坡志林》载:“予尝问君实:‘吾方且中年,因谓君实:‘如广陵散者,乃古乐器也,其声散落人间,久绝不闻,岂复有遗音耶?’君实曰:‘今虽无传,然犹可图也。若求诸古之遗书,则尚有所得矣。”分司去:分司官属离京去职。嗣后:后来。高人:指高洁的人。接踵:接连不断。难知:难预料。谁知:意即“可知”。颍水:颍河,源出河南登封县,流入淮河。闲居:安闲地居住。十顷:面积单位,宋代一亩约合二顷四十四亩八分。西湖: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面,为钱塘江流入杭州湾处形成的一个湖泊。一钓竿:苏轼在西湖旁构筑了“东坡雪堂”一座,常在雪堂中垂钓读书,故自称“一钓竿先生”。
【赏析】
本词是和白居易《颍水闲居寄韩子苍》诗之作,作者以自己对白居易的仰慕之情回应对方的诗作,并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多变的感慨。全词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开阔,充满哲理意味。
上片首句“欧阳文忠与韩子苍约五十八致仕逾期七年而后践言寄以诗人事从来无定处世途多故践言难”,是作者对白居易的仰慕之情的回应。欧阳文忠和韩子苍约定五十岁退休,但欧阳文忠却先于韩子苍去世,这让他感慨万千,所以写下这首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接着,“践诺断然先永叔”,这是对白居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赞扬。最后,“芙蓉溪畔一渔竿”是作者想象韩子苍在芙蓉溪畔钓鱼的情景,表达了他对韩子苍的怀念之情。
下片开头两句“乐天未老分司去,嗣后高人接踵难”,是对自己人生的感慨。他感叹自己还未老就已经退休了,而后来的人却很难有机会像自己一样退休了。中间两句“践诺断然先永叔,芙蓉溪畔一渔竿”,则是对白居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赞扬。最后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是对白居易的深深感激之情。
整首词充满了哲理意味,通过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多变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同时,通过对白居易的仰慕之情的表达,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