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谽谺瘦石棱,寒云片片压枯藤。
焉知古塞荒山窟,犹有楞伽白发僧。

茅山僧二首其一,诗句如下:

路入谽谺瘦石棱,寒云片片压枯藤。

接下来为您提供关于这首诗的赏析:

  1. 作者介绍:
  • 张英(1637—1708),字衡明、无地,号叶圃,自号天目樵客、懒拙老人,世称张船山;浙江吴兴人,清代文学家、诗人,官至礼部侍郎。其诗学宗杜甫和韩愈,尤擅长七绝。他的七言律诗《茅山僧》描绘了茅山僧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
  1. 诗句解析:
  • “路入谽谺瘦石棱”,描述了诗人步入崎岖险峻的道路,形容山路崎岖不平,形象地描绘了行走在山路上的场景。
  • “寒云片片压枯藤”,以寒云和枯藤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与僧人孤独的生活状态。
  1. 情感表达:
  • 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以及对僧人生活的同情。
  • “焉知古塞荒山窟”,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生活境遇的惊讶和不解,暗喻了世间的艰难困苦。
  • “犹有楞伽白发僧”,则表达了尽管环境艰苦,但僧人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坚定,彰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1. 文化意蕴:
  • 通过对“寒云”、“枯藤”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递了一种对生命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赞美。
  •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更深刻地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茅山僧二首·其一》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和深厚的人文关怀,还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文化意蕴,引发了人们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深层次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