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侍扶风讲席馀,七年不见剧愁予。
空山雾雨萧萧夜,东海新来一纸书。
注释:
- 八月二十六日得房师即墨黄公书:在八月二十六日接到朋友即墨黄公的书。
- 蚤侍扶风讲席馀:早先曾侍奉过长安的扶风(今陕西宝鸡市)讲席。
- 七年不见剧愁予:已经七年没有见到你了,我很忧愁。
- 空山:山名,在陕西省宝鸡市东南,山上有古迹多座。
- 雾雨萧萧夜:傍晚时分下着细雨。
- 东海新来一纸书:指即墨黄公来信。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表达了诗人久别重逢的喜悦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八月二十六日得房师即墨黄公书”交代了时间、地点和收到书信的原因。诗人在八月二十六日收到了朋友即墨黄公的来信,这是他期待已久的消息。
颔联“蚤侍扶风讲席馀,七年不见剧愁予”描述了自己早先曾在长安的扶风讲席上学习,与朋友相处了七年之久,却因为分离而感到忧愁。这里的“蚤侍”表示早年,“拂风讲席”是古代学官讲课的地方,这里借指自己的求学之地。而“剧愁予”则表达了诗人对分离时刻的痛苦和不舍。
颈联“空山雾雨萧萧夜,东海新来一纸书”则是诗人收到书信时的情景描绘。夜晚降临,山中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和细雨,一切都显得静谧而神秘。然而就在这样一个静谧的时刻,诗人收到了远方朋友即墨黄公的来信,这让他欣喜若狂。这里的“空山”是指山中的空旷地带,而“雾雨”则是自然景象。而“东海新来一纸书”则表明这封信来自远方的朋友,让诗人感到惊喜和兴奋。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收到书信时的情境,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久别重逢的喜悦。诗中运用了对比、拟人等手法,使诗歌更加富有情感和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