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营溪馆迓慈亲,我亦扶舆步后尘。
是佛是仙凭说与,四年前是八旬人。

【注释】

君营溪馆:指你为母亲营建的溪边别墅。迓慈亲:迎接慈爱的亲人。我亦扶舆:我也要随着车马行走在尘土之中。步后尘:跟在别人后面走,比喻随从他人行动。是佛是仙:即“佛是”、“仙是”,指是否属于佛家、道教等宗教。凭说与:可以随意地说来。四年前是八旬人:指四年前的母亲已经八十八岁了。八旬,八十年。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以送别作结,但并没有直接写离愁别绪,而是先写自己要随同母亲到溪馆去,然后写母亲要去的地方,最后才点出“四年前是八旬人”这一关键句,使诗意顿生波澜,令人回味无穷。

诗的开头两句:“君营溪馆迓慈亲,我亦扶舆步后尘。”意思是说,你为母亲营建溪边别墅,我也随着车马行走在尘土之中。“君”、“我”对举,一明一暗,一虚一实,相映成趣,既写出了诗人随侍母亲的情态,也表现出诗人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第三句:“是佛是仙凭说与,四年前是八旬人。”意思是说,你是佛教、道教的神仙,还是凡人,都可以随便说来说去,但四年前你已经八十八岁了。这里,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母亲的衰老,而是通过“是佛是仙”这样一句设问,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四年前”这一个重要的时间点。这个时间点上发生的事件是“八旬人”。诗人用“八旬人”作为悬念,巧妙地把读者引入了思考。

最后一句:“四十三年两鬓丝,几多世界几多诗。”意思是说,四十三年过去了,两鬓已经斑白,世界上发生了多少事,我写了多少诗啊!这句诗是全诗的高潮,也是最感人的地方。它既是对母亲一生经历的概括,又是对母亲精神世界的赞美。诗人通过对“两鬓丝”和“两首诗”这两个具体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