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残金碧旧禅关,僧闭闲庭草色殷。
谁向荒原寻马鬣,惟从古寺识龙颜。
优昙花冷三千界,苔藓碑封第一山。
自昔兴亡等闲事,不须惆怅夕阳间。

【解析】

“钟离古迹四首 其四”是这首诗的标题,全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当时作者任殿中侍御史。这组诗是诗人对江西洪州(今南昌)一带钟离旧迹进行凭吊之作。其中第三、四两句写钟离寺,五、六句写钟离龙华院,末二句写钟离龙华塔。

译文:

钟离古迹,钟离古迹,荒草长满寺院;谁在荒野中寻访过马鬣?只有从古寺里识得龙颜。

优昙花冷三千界,苔藓碑封第一山;从古到今兴亡都等闲,用不着惆怅夕阳间。

赏析:

此诗为作者游览江西洪州(今南昌)一带钟离古迹后作,抒写了自己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起句以“凋残金碧旧禅关”写钟离古迹。钟离,古地名,汉置县,故址即今江西上饶市西南的鄱阳湖滨。钟离寺,始建于南朝陈太建二年(公元560年),初名东禅寺,后改名南禅寺,唐改为开元寺,又改为钟离寺。钟离禅院,原是佛家讲经说法之地。

第二句“僧闭闲庭草色殷”,写钟离寺内僧人闭门谢客,庭院中荒草遍地。“草色殷”,点明时间已入深秋,草木凋落。“殷”,浓盛貌。

第三句“谁向荒原寻马鬣”,“马鬣”,即马鬣山,位于江西省乐平市东北三十公里处,因山顶有马鬣峰而称马鬣山。这里指代钟离禅院附近的山峦。诗人用一个反问句式,表达出诗人在荒凉的山野中寻觅钟离禅院旧址的情景。“荒原”,即荒野。

第四、五句“惟从古寺识龙颜”,“惟”同唯。“龙颜”,相传尧帝容貌非凡,如龙之威仪。这里用典,借指古代帝王或圣人。“识”,识别。“识龙颜”,意思是只有在古老的寺庙里才能识别出圣王的威严。

第六句“优昙花冷三千界”,写钟离禅院内盛开的优昙花已经凋谢。“优昙花”,梵语译音,意为妙法花。佛教徒认为它象征着佛法的诞生,所以又叫“灵花”。佛教经典说:“若人闻说‘优昙钵花’,应当发大欢喜。”“三千界”,泛指整个宇宙。诗人以“冷”字来形容优昙花的凋败,暗寓着佛教的衰败。

第七句“苔藓碑封第一山”,写钟离寺内的石碑也被苔藓覆盖了。“第一山”,指钟离禅院所在的这座山峰。“封”,封闭,遮盖。诗人以石碑被苔藓遮盖来暗喻佛教的衰落。

末两句“自昔兴亡等闲事,不须惆怅夕阳间”,总结前文,表达诗人的豁达胸怀。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兴亡之事都不值一提,不必因为夕阳西下而感到忧伤惆怅。“自昔”,自古以来。“兴亡”,指兴盛与败亡。“等闲”,寻常,轻易。“惆怅”,忧愁,感伤。“夕阳间”,指日落的时候。“夕”,傍晚。

这首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以“凋残”二字开篇,描绘了钟离古迹的萧瑟景象,接着描写了钟离禅院内荒草萋萋、僧人闭门谢客的景象,表达了对钟离古迹的无限眷恋之情。然而,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并没有陷入悲伤之中,而是以豁达的心态看待这一切,表达了他对兴亡更替、世事沧桑的淡然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