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独往听黄鹂,画得龙眠祇自题。
犊路半随流水曲,田家只在杏花西。
新移石竹迎门绿,手种山蔬逐路低。
偏有长康难画处,书声寒夜雨凄凄。

【注释】春山:指信臣龙眠草堂。黄鹂:即黄莺。犊路:小道。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在江西信臣龙眠草堂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结束,诗人的心情很平静。他喜欢游山玩水,经常到各处去赏景,此诗就是他在春天游览草堂所作。“独往听黄鹂”,写诗人独自漫步在春山中,听到黄鹂的叫声,不禁悠然自得,怡然忘我。这两句写景,用一“听”字,把诗人陶醉在大自然的美好环境中的情景写得惟妙惟肖。“画龙不点睛”,出自《世说新语·绘图》。原意是说,画龙的人没有给龙的眼睛点上眼珠,龙就飞走了。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只指出问题而不肯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两句用典说明自己虽善于绘画,但缺少作画者那种传神的本领,所以画龙不能点睛。这和前面“听黄鹂”,都表明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犊路半随流水曲”,写诗人沿着小道走,只见流水弯弯曲曲地流去,不觉已经到了杏花盛开的地方。“犊路”,指小径。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一条小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沿途流水潺潺,两岸杏花烂漫。“田家只在杏花西”,写诗人走到杏花盛开的地方,看见农民们正在田里耕种,一片繁忙景象。“田家”指农民们。这两句描写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农村风光图。“新移石竹迎门绿,手种山蔬逐路低”。诗人来到自己的门前,看到门前有一株刚栽上的石竹,郁郁葱葱,显得格外鲜艳;再往前走,看到路两旁长满了山菜,随风摇曳,十分诱人。这里写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诗人在草堂附近亲手种植了许多蔬菜,这些蔬菜随着道路蜿蜒曲折地生长着,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风景。“偏有长康难画处,书声寒夜雨凄凄。”长康,指晋代画家顾恺之(ké),字长康。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尽管有许多美景可以让人尽情欣赏,但有些地方却难以描绘出来,比如夜晚读书时的雨声、月光下的松涛声等。这些美妙的音乐和声音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只能通过听觉来感受。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