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归棹客,栖隐郁洲山。
澒洞风尘外,烟云杳霭间。
东溟银汉接,西塞绿蓑闲。
奇思兼清兴,扁舟恣往还。

送友人归郁洲山。

春明归棹客,栖隐郁洲山。

东溟银汉接,西塞绿蓑闲。

注释:春天的傍晚,我送你回到郁洲山,你隐居在那里。向东溟和西塞分别指代大海和边塞。

澒洞风尘外,烟云杳霭间。

注释:浩渺的天空和无边的云海之外。

东溟银汉接,西塞绿蓑闲。

注释:在东溟和西塞的交界处,绿蓑衣的渔夫悠然自得地垂钓。

奇思兼清兴,扁舟恣往还。

注释:心中充满了奇异的想法,心情也格外舒畅。驾着小舟随意往返。

赏析:

这是一首别友人的诗。首联点明送别的时节是在“春明”即春季的傍晚。“春明归棹客”,点出送别的对象是“归棹客”。二、三两句写“归棹客”去郁洲山隐居,在“风尘”外与“烟云”间,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澒洞风尘外,烟云杳霭间”一句,用夸张手法,把“风尘”与“烟云”加以对比,突出了郁洲山的神奇幽美,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归隐的无限羡慕之情。

过片承前启后,“东溟”与“西塞”都是借指大海。“银汉”指银河,古人以为河汉之间有金桥相连。“绿蓑闲”指垂钓的渔人,以“闲”字形容他们悠闲自在的生活。四句写“归棹客”在东海和西塞之间的天地间,自由自在地垂钓。这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生活情趣的了解,也表现出他对友人的深深怀念。

五、六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奇思”指奇特的想法;“清兴”指兴致高洁。“清兴兼奇思”,意思是说诗人自己也有奇思,并且心情特别舒畅。“扁舟恣往还”,写诗人自己驾着小船随意来往,表示他与友人一样,心满意足。

全诗从时间上来看,一气呵成,不假思索;从结构上看,起承转合自然,毫无痕迹;而且音节和谐,朗朗上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